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二十五章 歐人戰法

荷蘭人伊凡帶著四個手下開始了“教官”生涯,在北京城外南面分鐘寺一帶開闢了一處軍營,開始對國防部從北直隸駐防軍各部抽調的一千三百多名將士進行操練。

崇禎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一日,經過一個月左右的訓練,劉衍這天帶著國防部尚書田輝敘、裝備部尚書荀景雲、參謀部尚書陳新甲三人來到被稱作分鐘寺軍營的訓練營視察。

提前接到訊息的伊凡很是惶恐,帶著手下的四名荷蘭人百總急忙到轅門外迎接。

當劉衍的儀仗抵達轅門的時候,伊凡等人紛紛跪在地上不敢起身,直到劉衍下車,帶著田輝敘、荀景雲、陳新甲走過來,伊凡幾人才急忙的行禮。

“呵呵,伊凡千總等諸位起來吧,今日操演,諸位可要打起精神啊。”

“是!”

伊凡大聲說道:“下官這一個月來勵精圖治,朝廷調撥計程車兵也是我從未見過的優秀士兵,訓練已經小有成績,請閣老和諸位部堂一同檢閱!”

此時伊凡在北京城待了一段時間,甚至已經學會了一些成語的使用,讓劉衍不由得笑了笑。

隨後眾人簇擁著劉衍進入營內,這支明代的“藍軍”已經集結起來,就在軍營內的校場待命。

說起來,劉衍對於此時歐洲的軍隊也有些瞭解。

此時歐洲大陸上最流行的戰法應該是“荷蘭陣型”。甚至據說在英國出版的軍事教材上,還對這種陣型不斷鼓吹,稱其是“現代作戰方式”。

這種陣型其實就是一種長槍手、火銃手和騎兵的混編陣型:當一支部隊具有12000名長槍手,同樣數量的火槍手,以及6000名騎兵的時候。荷蘭人就不會根據傳統的作戰方式簡單的劃分為左中右三軍,而是把長槍手分為9或12個獨立的營級單位(每營1300人或者1000人),形成兩或三條戰線,並在每個營之間留下充足的空間。

隊間的空隙可以作為火槍手出發迎擊敵人,以及後撤的通道,當第一線部隊交戰不利形勢危急的時候,就開始緩慢謹慎的後退。而第二線的三個營則同時向前開進,和後撤的第一線營組成新的陣線。

劉衍依稀記得自己曾看過一份資料,說是在1645年的時候,英國軍隊向歐洲的學習終於結出碩果。議會一方終於組建了所謂的“新模範軍”。

新模範軍算是當時英國第一支“職業化”軍隊。由6600名騎兵加上1000名龍騎兵(騎馬步兵),以及14400名步兵組成,合計2.2萬人。

劉衍估計,此時英國所謂的新模範軍,其實就是大明國防軍的另一個版本,荷蘭人的軍隊其實也是大同小異,只不過東西方的軍隊在具體的作戰細節上,會有不小的出入,本質上還是火銃、長槍、騎兵三者之間配合作戰。

劉衍等人在演武臺上坐了下來,伊凡手下的四個百總也已經回到了軍陣之中,伊凡過來請示道:“啟稟閣老,眾將士已經準備完畢,是否可以開始操練?”

“嗯,開始吧。”

“是。”

隨後伊凡便站在演武臺上發號施令,而校場內的一千三百多名將士,也開始結陣、變陣,並且進行了鳥銃齊射的演練。

不得不說,伊凡的確是有些手段的,眼前的明軍將士的確是完全按照歐洲軍陣進行演練的,歐式軍鼓打著鼓點,各排將士的進退,以及長槍手、火銃手的配合,也完全是按照所謂荷蘭方陣搭配的,一個月的時間訓練成這樣,也算是不錯了。

不過劉衍、田輝敘、荀景雲、陳新甲幾人看完之後,心裡卻並沒有什麼波瀾,畢竟大明國防軍的火器戰陣完全不比這些歐人的戰法差,而且兵力更多、火器更多,眾人都是見過大場面的,自然不會輕易的被打動。

演練結束後,劉衍召集伊凡和幾個部下稱讚了一番,並且命眾人先從北直隸開始,從本月末就輪流前往各地進行演示,具體流程和調派,由國防部負責。

伊凡得到了劉衍的稱讚後心中激動,當即再次向劉衍表示了自己效忠大明帝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