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三十六章 舉國助戰

崇禎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瀚海都護府,淨州城。

此時北方羅剎國大舉入侵嶺北都護府,而東南沿海方向,大明將士正在與荷蘭人爭奪臺灣島,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的援軍正在紛紛出動,一時間大明面臨南北兩個方向的夾擊,而且對手還是歐人強軍,這種局面不但超出了許多讀書人和朝中官吏的預料,甚至劉衍也沒有提前料到這種局面,這種“三千年未有之局面”!

不過與當年大明面臨滿清和流賊兩線夾擊的時候不同,此時的大明帝國自下而上雖然很詫異,也很憤怒,但是卻並沒有太多的驚慌,甚至大明各地依然是欣欣向榮,如果不是透過官府張貼的公告,或者是各方透露出來的訊息,尋常都看不出此時大明已經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了。

這一天,老李照常在街上閒逛,自從二兒子李富貴隨軍出征之後,老李的心中就始終放不下,畢竟此番明軍將士對陣的是羅剎國大軍,據說這些羅剎人也裝備著非常精良,且數量眾多的火器,決不是好打的。

但是擔心歸擔心,日子還是要一天一天的過,所以老李也只能壓住心中的擔憂,日復一日的在這淨州城內生活著。

忽然,老李看到前面的一處熱鬧所在,那是一處街角,老李看到一個書生模樣的男子正站在高處,大聲向周圍的人群說著什麼,而周圍越聚越多的人群,則是不時發出陣陣歡呼聲,或是憤怒的叫喊聲。

老李腳下加快了幾步,來到人群外圍,這才聽清楚那書生說的話:

“大地沉淪幾百秋,烽煙滾滾血橫流......”

“拿鼓板,坐長街,高聲大唱;尊一聲,眾同胞,細聽端詳:我中華,論方里,四千萬,寰宇無比;論人口,一萬萬,天下誰當?論物產,本是個,取之不盡;論才智,也不讓,東西兩洋......”

“......五千年,我漢人,開基始祖;名黃帝,自西北,一統中央......。元韃子,比金賊,更加兇狠;先滅金,後滅宋,鋒不可當。殺漢人,不計數,好比瓜果;有一件,俺說起,就要斷腸。攻常州,將人膏,燃做燈亮;這殘忍,想一想,好不淒涼!”

“惡滿洲,侵華夏,就是此策;范文程,孔有德,為虎作倀。轉瞬間,西洋人,來擾邊疆;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荷蘭人,取臺灣,再圖福建;西班牙,也想要,割土分疆!”

老李在旁邊聽得入神,即便自己已經年老,可是聽得那書生的話,也是感到熱血沸騰,跟著周圍人群不斷叫好。

片刻之後,那書生吟唱完畢,大聲說道:“如今歐人各國接踵踏來,為的什麼?無非就如同之前的滿清韃子一般,要蠶食我華夏疆土,要奴役我炎黃子孫!”

“如今我皇明國勢蒸蒸日上,我億萬子民奮發圖強,我百萬將士枕戈待旦,豈能讓那些白皮狒狒猖狂!”

“今日我皇明將士已經兵分三路北上反擊,已經與羅剎國十幾萬大軍血戰在一處,我等後方百姓,雖然不能與眾將士一起浴血奮戰,但是也要出一份力!”

說完,又有十幾個書生抬著幾個籮筐走來,紛紛大聲呼喊著。

“大家有錢捐錢、有力出力,咱們捐出錢財買藥、買棉衣,支援前線的將士!”

“前線大軍還缺少民夫,身強力壯的漢子,可以到我這裡來報名,朝廷不但會發下工錢、提供食宿,還會在戰後發放參戰勳章,這可是能傳家的榮耀啊!”

“沒錢、不能離家也沒關係,可以幫著我們到城內外宣傳一下,家裡有巧娘子的,也可以幫著縫製軍服、被褥!”

一時間,周圍圍觀的數百人群轟的一聲就熱鬧了起來,不斷有人往幾個籮筐中投擲銀幣,甚至還有不少的女子將自己的金銀髮釵、各種首飾丟入籮筐內。

一個衣著並不華貴的男子,甚至直接捐出了二十銀幣,驚得旁邊的友人大聲說道:“你小子這是不過了嗎?二十銀幣,這可是你全部的積蓄啊!”

只見那男子正色說道:“如今國朝將士正在血戰西夷,有錢不捐助眾將士,上下同心抗擊外敵,難道要留著當做賠款嗎!”

友人聞言深以為是,自己也拿出十幾個銀幣捐了出去,周圍眾人也是紛紛慷慨解囊。

老李此時也從身上掏出十個銀幣,隨後又大聲說道:“我家裡還頗有存糧,幾位士子帶些人隨我回家,我捐助糧食一百石!”

周圍眾人頓時側目,隨即便紛紛鼓掌歡呼起來,領頭的一名書生也抱拳說道:“老先生高義,學生佩服!”

當日,老李不但捐了一百石糧食,還回家又取了兩百銀幣一併捐了。

在老李看來,自己的二兒子正在北方參戰,三兒子也在為朝廷經商,現在身在日本國,老李家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富庶生活,都是託了國朝的福,要是朝廷被那些白皮狒狒擊敗,往大了不說,自己這一家老小的好日子就算是過到頭了。

所以人群裡那個男子說的話,老李是非常贊同的:有錢不給國朝將士捐助,難道要當賠款嗎!

而在同一時間,身處日本國江戶城的李喜樂也在忙碌著。

此時高島津已經到軍中報到,並且已經跟隨日本國的僕從軍出發,現在估計已經乘船出海,前往朝鮮國全羅道了。

而李喜樂也沒有閒著,因為此時日本國內也一樣“熱鬧”,各地的日本人都在傳言:大明帝國正在與整個歐洲開戰,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戰已經打響!

此時日本人的那種劣根性暴露無遺,面對強者奴顏屈膝,幾乎此時的所有日本人都認為,大明帝國一定必勝,即便是整個歐洲的軍隊、戰艦都開來,也絕不會是大明帝國的對手!

所以在日本國各地竟然也掀起了一股浪潮:各地的日本人都在自發的捐錢、捐糧,不少日本商賈或者是藩主都在調集船隻,將這些錢糧、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往朝鮮國,然後再從朝鮮國運往嶺北都護府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