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一十章 稟報與暢想

“呵呵,愛卿起來吧,以後見朕,也不用叩拜了,稍稍行禮就好。以後就入朝不拜好了。”

說完,崇禎帝便笑著看向劉衍,一旁的太子朱慈烺則是吃驚的看向自己的父皇,眼神中隱約有些不滿。

而劉衍則是面不改色的說道:“朝廷法度不可廢,陛下慎言!”

“呵呵。”

崇禎帝笑著點了點頭,隨即就坐在《皇明環宇輿圖》前方,招呼劉衍也坐下,只有太子朱慈烺還站在崇禎帝的身邊。

“劉閣老有事?”

劉衍說道:“臣是來向陛下稟報近來的民生資料的。”

崇禎帝頓時來了精神,一直聽宮中近侍和朝中大臣說起,大明如今可以算得上是欣欣向榮,不但朝廷落實的大專案都進展順利,甚至已經有不少徹底做完,各地百姓的生活也好了太多。

但是如今崇禎帝幾乎已經處於“不理朝政”的狀態,只是劉衍還對其很是恭敬,每隔一段時間才會過來稟報政務,或者是遇到大事過來硃批,具體的一些政務細節,以及此時大明帝國的真實狀態,崇禎帝是不清楚的。

這也是崇禎帝目前唯一對劉衍很不滿的地方。

劉衍將大明從敗亡的邊緣“救”了回來,可是相應的卻將大明帝國的權柄給拿走了,這對於崇禎帝來說是非常不滿,但是又無可奈何的事情。

“那劉閣老就詳細說一說吧,朕也很想知道,如今我大明子民的日子過得如何了。”

“是。”

隨即劉衍便向崇禎帝稟報了起來。

如今大明各地的商貿已經徹底流通了起來,朝廷可以從收取商稅的數額,以及各地糧食的產量、人口的增減、貨物的消納等方面,來判斷各地的經濟和民生情況。

“......北直隸、南直隸、福建、江西、浙江、四川等地民生情況最好,不管是田畝數量、糧食產量、稅賦增速,還是貨物的消納數量,在大明各地都是最好的。”

“陝西、山西、河南三地的經濟和民生也恢復許多,按照民政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土部提供的資料來看,目前陝西、山西、河南三地的情況已經恢復到天啟初年的水平......”

“瀚海都護府和嶺北都護府的底子太薄,雖然目前從關內已經湧入了大批的商賈和大量人口,只是這兩大都護府的人口數量還是太少,資料上並不是很好看。不過兩地的百姓至少可以做到衣食無憂,商貿流通也在蓬勃發展中......”

“遼東重建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東北都督府轄區內經濟和民生恢復得相當快,這也是因為朝廷原本就在遼東各地經營了兩百多年,有許多基礎可以呼叫......”

“讓臣以為的是安東都護府,原本以為安東都護府的發展會很緩慢,可是現在安東都護府的經濟和民生資料基本上與遼東相當了。按照國土部和民政部的資料顯示,在安東都護府各地存在大量荒廢的水利設施,以及道路、橋樑、農田等,目前大部分都已經重新開墾或者修繕起來。再加上從山東各地、天津衛、遼東地區到安東都護府的海上商線,讓安東都護府的發展變得非常迅速......”

“目前內閣綜合了各部的資料,預計今年朝廷的收入將比去年增加一成半到兩成半,將達到一千三百萬銀幣以上,稅糧也將達到八百五十萬石以上。”

聽到這個數字,崇禎帝的臉上露出了吃驚的表情,要知道即便在嘉靖年間、萬曆年間,大明一年的收入也不過是一千萬兩左右,而且這還是算上了糧食、布匹等各種實物收入後,呈現出來的賬面數字,真是的數字有多少,則是誰也說不清的,不過肯定只能比這個數字少,絕不會多!

可是如今大明剛剛穩定了幾年時間,就能有這樣的收入,不得不讓崇禎帝感到吃驚,甚至是難以置信。

雖然之前大明一年的收入也曾有過很多,甚至在落實新政的時候,還曾有過一年收入幾千萬兩的情況。不過那是因為劉衍為了推行新政和軍改,在全國範圍內大肆抄家拿人,幾百人、上千人的抄家,這種情況只是個例而已。

而現在劉衍給崇禎帝稟報的數字可是實打實的,是每年都會有的正常收入,於是崇禎帝便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這個數字沒錯嗎?”

劉衍說道:“陛下放心,這個數字是內閣多次核算之後的數字,而且還是比較保守的估算。”

一旁的太子朱慈烺也是疑惑的問道:“閣老,雖然如今各地商貿大興,朝廷因此收上來大量的商稅和關稅,士紳和官員也是一體納稅了,可是收入增加這麼多,實在是讓人想不明白啊。”

劉衍解釋道:“除了殿下所說的,如今大明龐大的官紳、豪強群體都開始納稅之外,另外商稅額度的大幅提升,關稅的普遍收取,以及各地隱戶的大量減少,增加了大量的納稅人群,這些都是朝廷收入增加的原因。”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各地的藩王、宗室也全都開始納稅。”

在新政之中特意強調了皇室成員也要一起納稅,所以當初南方各地叛亂的時候,各地的藩王和皇親國戚都是非常高興的,甚至有人希望朝廷兵馬戰敗,以便推翻新政。

可是劉衍以鐵腕鎮壓了南方的數十萬叛軍,命令國防軍南下,強行在全國範圍內落實新政和軍改之策,震懾各地藩王和宗室不敢妄動,這才讓這幫被朝廷“圈養”了兩百年的特權階層開始照章納稅,並且補繳了歷年的積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