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還因為補繳積欠,各地都有輔國將軍等“基層”宗室被逼得傾家蕩產,甚至是自殺的,也讓劉衍頭痛了一陣。為此崇禎帝還曾幾次召見劉衍,與劉衍發生過爭執。
此時崇禎帝和太子朱慈烺聽到這個原因,都有些不敢相信,崇禎帝更是說道:“各地藩王和宗室能有多少,他們一納稅,朝廷就有錢了?”
劉衍說道:“陛下,我大明在立國之初,太祖分封的藩王的確不多,只有二十五位。可是到了如今,雖然藩王的數量沒有增加多少,畢竟能夠封王的宗室並不多,但宗室人口大幅增長卻是實情。”
“臣曾看過一個數字,單是截止到萬曆二十三年的時候,天下宗室人口就已經達到十五萬七千人,在萬曆二十三年的時候,是萬曆朝財力最好的一年,當年朝廷共支出一千八百五十萬兩,其中供養宗室人口的支出就有五百五十多萬兩,朝廷的三成支出都耗費在了這裡!”
“而各地藩王和宗室掌控的財富更是龐大。例如:成都周邊的耕地飛擦灰姑娘富饒,但是在落實新政之前,成都周邊的耕地有超過七成都是屬於蜀王的。其他藩王和宗室也都是如此,佔據了各自周邊的大量土地、房屋、店鋪,甚至是礦山和林地、人口。”
說到這裡,崇禎帝和太子朱慈烺的臉色都變得很不好看,劉衍隨即說道:“這就是為什麼,一旦各地藩王和宗室按照新政法度納稅,朝廷的收入就會大增的原因:他們手中的財富太多了!”
此時崇禎帝和太子都沉默了下來,過了一陣之後,崇禎帝才說道:“原本太祖的本意是分封藩王,以拱衛社稷。只是想不到兩百多年繁衍下來,藩王宗室非但沒能拱衛社稷,還成為社稷的沉重負擔。唉!”
太子朱慈烺說道:“幸好如今新政已經落實,相信將來我大明會再現盛世景象的。”
說完,劉衍、崇禎帝、朱慈烺三人便不約而同的看向了那幅《皇明環宇輿圖》,三人心中都是感慨萬千。
忽然,太子朱慈烺問道:“閣老,不知道幾十年、上百年之後,我大明會是一番什麼景象。”
崇禎帝聞言不由得心頭一動,暗道:“那麼久之後,大明的皇帝與內閣,將會是一番怎樣的關係?”
劉衍則是說道:“殿下,臣也想象不到那時的大明。正所謂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臣與殿下和陛下只管做好當下之事:待到國力充盈之後,向西收復西域,重建漢唐之威,向東掃平日本,解決東面的隱患。”
“至於後世之事,自有後來人去做了!”
崇禎帝和朱慈烺聞言點頭贊同,是啊,當年太祖是何等的英雄,不也看不透後世會出現什麼問題嗎?
要是太祖知道各地藩王會是今日這樣的局面,當初又怎會大肆分封?
“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情,”
崇禎帝感嘆道:“閣老這句話說的好啊,此乃金玉良言!”
當劉衍從御書房出來的時候,崇禎帝和太子朱慈烺還在“研究”《皇明環宇輿圖》,畢竟這幅輿圖上,有太多二人沒見過的地方和新奇了。
劉衍返回內閣官署,剛進入大堂,便看到軍情部尚書吳國金已經等候在這裡,此外國防部尚書田輝敘、裝備部尚書荀景雲、財政部尚書嶽明、國土部尚書張耒、參謀部尚書陳新甲也全都在,眾人都是眉頭緊鎖,正在低聲商議著什麼。
“閣老來了!”
眾人見到劉衍進來,紛紛圍過來行禮。
劉衍還禮之後,便問道:“出什麼事情了?”
參謀部尚書陳新甲沉聲說道:“閣老,西域有情況了!”
同時,軍情部尚書吳國金也拿出一份情報,說道:“另外,西南各省的土司也出現異動!”
劉衍聞言臉色微變,西域的事情早有心理準備,只是西南是什麼情況?
此時新政已經在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地落實許久了,各地的土司也根據新政的要求,全部取消了下一任的繼承者。
按照新政的規定,各地土司維持現有地位和轄區不變,但是朝廷卻剝奪了土司們的傳承權力,現任土司去世後,其後代不能繼位,而是要有朝廷改派官吏管轄當地,並且按照軍改的要求,土司還要先一步解散各自的兵馬。
當然,朝廷也給予土司們一定的補償,保證各地土司現有的財產,並且在賦稅上給與優惠待遇,土司的後代想要參軍、經商、做官,也會有相應的照顧。
可是如今隨著陸續有土司病故,這幾個土司的後代繼承不了父輩的權勢,便開始蠢蠢欲動,朝廷的優待哪裡能與在當地做土皇帝有吸引力?
於是西南各地的土司們開始暗中串聯,西南各道的局勢變得動盪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