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楚王趙元佐怒劈龍椅以後,趙禎就不再坐龍椅,反而讓宮裡的匠人打造了一張類似於座榻的座椅。
趙禎坐定以後,吩咐陳琳給寇季和劉亨二人賜座。
三人坐定。
趙禎開口道:“朕出了開封府以後,就得到了四哥你平安無事的訊息。朕知道此事以後,心裡鬆了一口氣,同時也開始想,到了西北以後該做些什麼。
寇公跟朕講過,西夏是狼子野心之輩,不得不除。
朕到了西北,見到了常年被兵災荼毒的百姓以後,深以為然。
朕原想著即刻派遣大軍北上,趕到夏州,配合你們手裡的兵馬,強徵西夏。
不過寇公不贊成朕的想法。
寇公稱,朕離開了皇宮,又帶著汴京城以北所有的兵馬到了西北。
如此大的舉動,遼人一定會有所察覺。
遼人在察覺此事以後,一定會有所動作。
為了避免曹瑋在燕雲之地遇道麻煩,朕需要暫緩對西夏的征討。
需要等到遼人在燕雲之地有了動作以後,再做定奪。
朕思量了一下,覺得寇公言之有理,就依照寇公所說的做了。”
寇季聽完了趙禎一席話,緩緩點頭道:“我祖父為官宦數十年,看的自然比官家和臣長遠。他覺得遼人會有所動作,那麼遼人就一定會有所動作。
官家謹慎行事,確實妥當。”
趙禎失聲一笑,“在朕面前,你就別講這些虛的。你有什麼想法,痛快的給朕道來。”
寇季沉吟了一下,看向趙禎苦笑道:“官家此行,有些興師動眾了。七八十萬兵馬征討西夏,猶如牛刀殺雞。”
趙禎笑道:“事已至此,朕也不能出爾反爾。一應軍餉、糧草,朕會從內庫撥一筆錢出來,承擔一部分,算是朕犯錯的代價。”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官家不必如此。一應的過錯,全都是西夏人惹出來的。要承擔,那也是他們承擔。”
趙禎看著寇季,沒有說話,靜等寇季的下文。
寇季繼續道:“臣贊成臣祖父的想法,官家手裡的兵馬,暫時應該按兵不動。七八十萬兵馬,可不是七八十人。
調動起來十分複雜。
眼下無曹瑋這等良帥坐鎮,其他人指揮兵馬,恐怕很難將七八十萬兵馬的力量發揮出來。”
趙禎嘆了一口氣,沒有多言。
他為何嘆氣,寇季心裡清楚。
朝中武臣不少,可真正能夠統帥三軍的,卻少之又少。
朝廷一旦動用重兵,總有一種無人可用的無力感。
泱泱大國,無人可用,是誰的錯?
韓愈在《馬說》一文中,給出了標準的答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大宋百姓數以千萬計,其中肯定有許多對朝廷有用的人。
朝廷如今之所以無人可用,不是因為大宋沒人才。
而是趙禎的父親、祖父,沒有發掘這方面的人才。
他們獨寵文臣,為了發掘文臣,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