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官所選的官職,就是一些窮鄉僻壤,不毛之地的主官。
因為沒有人願意去,所以吏部會將其列出來,給三甲進士一個搏一把的機會。
然而,大部分的進士情願在小官上廝混,也不願意去窮鄉僻壤和不毛之地擔任主官。
朝廷也曾硬派過進士去任職。
可那些進士情願辭了官,揹著個進士名頭廝混,也不願意去窮鄉僻壤和不毛之地。
所以那些窮鄉僻壤和不毛之地,幾乎都成了犯官們的發配之地。
所以張知白的擔心不無道理。
如今還留在大宋的一些十分有才又有背景的讀書人,連大理和交趾也不願意去,甚至在此前為燕雲十六州選官的時候,也不不願意去,他們怎麼可能去長城外為官呢?
趙禎聽完了張知白的話,見呂夷簡和王曾眉頭緊皺著,不悅的道:“四哥說過,毛病都是給慣出來的。
一個個只想享富,卻不願意為朝廷去受苦。
那朕憑什麼用他們?
這朝廷用誰,用到什麼地方,不是他們說了算,是朕說了算。”
呂夷簡三人聞言,對視了一眼,齊齊躬身道:“官家聖明。”
趙禎繼續道:“朕回頭會下旨,往後的禮部試和殿試,都由朕主持。朕以後派官,吏部以後派官,都以邊陲優先。
再邊陲立功的,可以加官三級。
升遷到了都城,也有優待。
在中原腹地為官的,無大功者,別想加官。
想要升遷,那就先得經過吏部、知府衙門、州衙門,三級嚴審。
他們不是覺得在中原腹地當官好混嘛?
那朕就讓他們看看,在中原腹地當官,到底好不好混。”
此話一出。
呂夷簡三人一臉愕然的看著趙禎。
趙禎冷冷的盯著呂夷簡三人,“你們三個有意見?”
呂夷簡遲疑了一下,道:“此舉會不會有欠妥當。一些有才之士,可能會因為官家此舉,放棄科考,甚至放棄做官。”
趙禎冷聲道:“不願意為國所用,不願意為國出力,不願意為國受苦,有才又如何?
待到天下大定以後,朕會在州衙門設立州學、府衙門設立府學、汴京城內設立國學。
到時候,人才多得是,朕不愁沒人用。
他們既然不願意為朕所用,那朕就一輩子不用他們。
至於另投別國,朕倒是想看看,外面還有那個邦國敢收留他們。”
呂夷簡三人聽到了趙禎此話,對視了一眼,一臉的苦澀。
以往,逃離了大宋的有才之士,可以投靠西夏,可以投靠遼國,也可以投靠青塘,甚至還有去大理或者交趾的。
可現在,有才之士能去的地方,幾乎都被大宋給滅了。
天下間,除了大宋,他們再也沒辦法向其他任何一個邦國效力。
因為目光所及之處,不是被大宋給滅了,就是在被大宋給滅的過程中。
他們要麼為大宋效力,要麼就庸庸碌碌的當一個平頭百姓,當一輩子。
真要是有邦國敢大批次的收留大宋的有才之士,跟趙禎作對。
那大宋的兵馬應該很快就能抵達戰場。
大宋如今有實力制裁周邊所有的邦國。
所以趙禎的意志,大宋周邊的所有邦國都必須遵從。
趙禎瞥了呂夷簡三人兩眼,繼續道:“一會兒去禮部,讓禮部張貼出榜文去,加開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