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趙禎能將軍中的大權寇季,給種世衡等人,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超級大度的皇帝了。
若是換成趙光義或者趙恆的話,估計他們兩個人身邊早以站滿了宦官和重臣,一個個都將刀子擱在他們背後了。
所以,趙禎對他們的信任,已經超出了一個皇帝對臣子的信任了。
所以趙禎要是隨後將他們換回去的話,寇季完全能理解。
畢竟,趙禎就算再信任他們,也不可能將皇位主動往他們屁股底下送。
寇季不知道趙禎該怎麼選。
但是趙禎卻知道自己該怎麼選。
在趙禎派人去給王凱和李昭亮二人送調令的時候,也寫了一封奏疏,送到了汴京城。
奏疏一入京,立馬引起了熱議。
朝堂上出現了詭異的一幕。
往日裡跟武臣們不對付的文臣,居然跳出來推舉朝堂上的那些武臣去邊陲征戰。
其目的是什麼,朝野上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就是不能讓寇季、種世衡等人在建功立業了。
要是讓寇季和種世衡等人再立下破天大功,那皇位就真的有改姓的危機了。
值得一提的是,寇季猜測的很準確。
朝臣們只是奏請讓趙禎派人替換寇季和種世衡,但是沒有人對寇季提出的趁機攻打關外的遼土有任何異議。
姿事堂內。
呂夷簡沉聲道:“臣推舉老將呼延必求為徵遼先鋒……”
張知白拱手道:“臣推舉老將王德用為徵遼中軍大將……”
剛剛押送著大批金銀還朝的王曾,也拱手道:“臣推舉老將高繼勳為徵遼先鋒……”
呂夷簡三個人推舉的人很有意思。
三人推舉的三個人幾乎都是老將。
呼延必求是大宋名將呼延讚的兒子,真宗皇帝在位的時候,也算是為大宋打了不少仗,只是沒有曹瑋和李繼隆那麼大名聲而已。
真宗晚年,呼延必求重病纏身,幾乎處在了半隱退狀態。
趙禎登基以後,呼延必求幾乎一直處在隱退狀態,所以名聲不怎麼顯。
王德用幾乎不用多說,那是絕對忠誠的保皇黨,因為年邁的關係,兵制革新以後不久被調到了御林衛,擔任御林衛大將軍,負責趙禎的安危。
趙禎此前出宮的時候並沒有帶他,所以他率領著剩餘的御林衛,幫著趙禎守著皇宮。
高繼勳,那是老將中的老將,其父是大宋開國大將王審琦的部下,名喚高瓊。
大宋太宗皇帝趙光義的潛邸之臣,功勳卓著。
死後被追封為衛王,諡號烈武。
所以很多人有稱他為烈武王。
高繼勳也算是將門虎子,為大宋建立了不少功勞,爵封渤海郡開國公,如今已經是七十多歲的高齡,疾病纏身。
真宗晚年,高繼勳就處在半隱退狀態。
趙禎繼位以後,他也一直處在隱退狀態,這些年,只在趙禎登基的時候露過一面,其餘時間幾乎待著不出來。
並且極力約束著家中的子弟,不讓他們出來惹禍。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家中子弟,才免過了此前趙禎處理武勳的禍事。
值得一提的是,大宋有兩個高家。
一個是高懷德所立的高家,一個是高瓊所立的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