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再次搖頭。
陸九淵還沒有出生,他的那句我注六經,六經注我還沒有被奉為名言。
所以讀書人的包容性還不是那麼強。
王安石見著曾鞏沉默不語,見到了寇季笑眯眯的盯著他,就咬了咬牙,沉聲道:“那就當成是我們自己寫的,宣揚出去。
我們只需要取其中有用的就行。”
在這個剽竊別人作品會毀掉名聲的時代,王安石能當著寇季的面說出這話,是存在著巨大的風險的。
他說完話以後,就盯著寇季,揣測不安。
“哈哈哈……”
寇季放聲大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李代桃僵,不錯不錯。”
王安石見寇季笑了,心頭一鬆。
知道寇季並不會因此責怪他。
曾鞏聽到了寇季十分讚賞王安石文賊行徑,眉頭皺成了一團。
他是個君子,不喜歡這種做法。
趙潤更關心他能不能加入到其中,能不能著幾本書,掛上自己的名字,也好讓人覺得他很有學問。
寇季沒有搭理趙潤胡言亂語。
著書,不是說誰都能著的。
一個不學無術,又沒有地位的人,著出的書,沒人去看。
唯有掛著大學問家的名頭,或者身居高位的人,著出的書,才會被人重視。
趙潤雖然有地位,但是他的地位來源於血脈,而非他自身。
而他的血脈也決定了他即便是成為大學問家,也要矮人三分。
就像是歷朝歷代,有很多龍子龍孫在學問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是他們在學問上的名頭,遠遠沒有臣子響亮。
比如明朝那兩位在植物學和音律學上做出了重大貢獻的王爺。
後世之人,除非是學植物學和音律學的,不然沒幾個人知道他們的名字。
所以,趙潤著書,寇季根本不關注,他更關注曾鞏。
“你是不是覺得,剽竊別人的學問,宣稱是自己的,乃是賊人行徑?”
寇季盯著曾鞏問道。
曾鞏幾乎毫不猶豫的點點頭。
寇季再次問道:“可我們不如此,如何將那些學問傳播出去?我可以告訴你,在遙遠的大食,有一座存書多達百萬的藏書樓。
裡面的學問是那片大地上數千年的智慧的結晶。
其中對我大宋有用的,可不僅僅只有一些簡單的醫術。
天文、地理、音律、算學、鍛造、商業等等等等。
多不勝數。
我花費了很大的代價,已經讓人精挑細選,將裡面三分之一有用的書籍送到了大宋。
隨後剩下的三分之二還會送到大宋。
目前為止,除了醫學外,其他的都還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