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寇季可以保證大宋能安穩很多年,也能保證大宋不會像是歷史上那般,被人欺負的時候連還手之力都沒有。
至於其他一系列將權力還給百姓的制度,寇季想都沒想過。
大宋的土壤不適合。
寇季若是強行推行,首先跟寇季作對的就是百姓。
因為百姓們腦子裡沒有主人翁的意識,他們不認為自己天生就是這片土地的主宰。
他們只會認為,皇帝才是這片土地的主宰。
並且努力的混到皇帝身邊去,一邊幫著皇帝治理這片土地,一邊藉著皇帝的權力為自己謀福。
也正是因為如此,將權力還給百姓那一套制度,在大宋根本行不通。
所以三三制三權分立制度,是最適合大宋的。
大宋錢莊併入到戶部,戶部轄下的四部改為三司,只是一個開始。
范仲淹老成持重,又素有手段,在經過了寇季提點以後,他就回到了戶部,雷厲風行的推行起了戶部的新政。
汴京城裡的戶部衙門,僅僅用了半個月就完成了整改。
隨後便是各府、各州、各縣。
地方上的衙門對戶曹的整改並不方案,甚至還有些喜歡。
因為戶曹在整改以後,地方上的稅務司徹底變成了地方衙門中的一個附屬衙門,並且地方上的衙門對大宋錢莊外的其他小的錢莊有了一定的監督權。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監督權,監督地方上的小錢莊在發放貸款時候的利息,但也足以讓地方上的官員為此瘋狂。
地方上的官員積極的配合著戶部的改制。
戶部僅僅用了四個月就完成了對地方上戶曹的改制。
剩下的比較繁雜的官營作坊、礦產等等,需要慢慢來。
在戶部徹底完成了改制以後,趙禎又下令將兵部充入了樞密院,同時對樞密院的權力進行了新的劃分。
樞密院轄下多了兵司、禁軍司、監管司。
兵司轄下又分別分為了兵籍部、度支部、大宋地方兵部。
禁軍司轄下分別劃分了步軍部、馬軍部、水軍部。
監管司轄下分別劃分了功勳部、監察部、募兵部。
相比起戶部改制,樞密院改制就快速了許多。
地方兵馬和禁軍的數量沒有變化,也沒有調動。
只是調整了其中一些官員的位置、增添了一部分官員。
樞密院素來奉行的是軍令如山的做法。
所以一道道軍令傳出樞密院,天下各地方的兵馬、以及各級衙門兵曹的人只需要服從即可。
所以樞密院的改制只花費了兩個月時間。
大體的框架搭建好了以後,剩下的旁支末節就交給了下屬的官員去辦理。
只要大體框架搭建穩固,就已經算是完成了改制。
由於樞密院改制,增添了不少官員。
所以軍中上下幾乎沒有任何反對的聲音。
反倒是朝堂上有人覺得兵部融入樞密院不妥,以韓陽、宋癢為首的一部分官員覺得,兵部融入到了樞密院以後,他們徹底失去了對兵權的影響,此舉危害十分大。
所以屢屢上書勸解趙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