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讓大宋所有人認清世界,後世子孫才不會閉關鎖國,做井底之蛙。
唯有讓大宋所有人認清世界,才能激起大宋所有人的雄心。
寇季希望,以後大宋的貴族在土地和錢財不夠用的時候,可以憑藉著自己的指揮去壓榨壓榨西方人,而不是一味的壓榨大宋的百姓。
寇季也希望,後世子孫可以跟隨元山、曹利用、朱能、李昭亮等人的腳步,去征服世界,而不是被世界征服。
時間一晃,到了年底。
寇季假借別人之手,一共推出去了近千本書。
其中九成多是包拯等人近些年翻譯的,還有一成多是寇季自己所作的私活。
反正真真假假的參雜在一起,一起湧入到大宋,也沒人能分辨出那個是寇季寫的。
反正每一本書上面掛著的名字都很厲害。
民間的讀書人即便是不喜歡,也會賣兩本回去硬著頭皮看一看。
不為別的,就為以後進入到了仕途以後,能跟自己的上司的上司搭上話。
比如看過范仲淹著作的《錢論》,以後步入仕途碰見了范仲淹以後,就能厚著臉皮在范仲淹面前自稱一聲學生。
鑽營之道,早就被讀書人們研究的透透的。
不需要有人去提醒,他們就會主動往裡面鑽。
寇季就是知道讀書人的秉性,所以才會讓范仲淹等一眾重臣掛名。
范仲淹等一眾重臣裡。
除了范仲淹年邁一些外,其他人都很年輕,以後在朝的時間會很長。
在他們主政期間,入仕的官員必須得巴結他們。
近千本書籍,撒到了大宋以後,立馬引起了熱議。
其中大部分學說不被人認可。
唯有寇季著作的算學和工學,十分受讀書人和匠人們推崇。
主要是算學這東西,做不得假,足以碾壓當世算學體系的新算學出現,精通算學的人,除了膜拜、學習以外,沒有其他路可走。
工學也是如此。
東西好不好,能不能用,能不能造,造一個試試就知道了。
只要造出來的東西實用、好用,誰也沒辦法反駁。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為了幫寇季推行工學,居然在汴京城設立了一座專門教授工學的學館。
寇季總算是體會了一下,什麼叫做楚王好細腰,六宮多瘦娥。
在名為鐵塔寺工學館開館的時候,寇季硬著頭皮去參加了開館儀式。
工學館他是十分讚賞了,但是對於工學館前面掛著的鐵塔寺三個字,寇季不是很喜歡。
若不是工學館的設立,附和寇季的心思,恐怕活不過第二天。
就在寇季參加完了鐵塔寺工學館開館的第二日。
一則訊息傳遍了汴京城。
在遙遠的西方,有一個傳承了千年的國度,他們發展了千年,擁有百萬藏書。
朝廷耗費了足足數千斤黃金,從遙遠的西方購回了百萬藏書。
如今藏書已經抵達河西。
此訊息一出,汴京城沸騰。vp
在宋人固有的思維裡,大宋就是世界上傳承最久遠、文明最發達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