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東遊

霧裡雲中草色濃,龍車浮我去江東。

沾衣欲溼暮春雨,吹面不寒四月風。

————

一路東行,很快就到了豫章和會稽的交界,這讓程心瞻想起了多年前他和兼顯學師曾途徑此處去黃山尋山望氣,勘察地脈。

那一次出行是自己與許多人的第一次見面,餐霞大師,周輕雲,妙殊道兄,濟深道兄,兼墨,還有金銘子前輩。

在這裡面,周輕雲反目成仇,一同下地宮的妙緣道兄已經亡故,金銘子前輩再次飛昇,實在物是人非。

這一次,他沒有往慶州去,而是往會稽去。

所謂: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會稽之地,自古豐饒,鐘鳴鼎食之家數不勝數,求道拜佛之人比比皆是,於是香火鼎盛。

道門仙山許多,有名的有天姥山、天目山、天台山、四明山四家,前三家同氣連枝,並稱三天神秀,供奉的是女仙領袖,太真西王母,所以山中也是以女弟子居多。而四明山則是萬法派傳承,供奉三清,並視三清山為祖庭。

這幾家裡,程心瞻認得兩家的人,還都是在白玉京認識的。

一個是天姥山的坤道喬守靜,當年在白玉京曾與自己比試法劍。

一個是四明派的存思道長,當年自己魂靈出鞘,同門搖動法鈴,四明派的存思長老曾趕來為自己護法。

而佛門名山也有兩個,一個是普陀山,一個是雁蕩山,都是享譽天下的佛門聖地。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會稽山,是禹王治水論功之地,也是南鎮所在,帝氣和煞氣頗為濃郁,於是沒有大派在此開宗。

程心瞻腦子裡想了想,反正是無目的的遊玩,那便先去四明山吧,拜會一下存思道長,怎麼說對自己也有助陣護道之恩,自己洞石裡還以冰封著些甘筍,且帶給四明山的道友們嚐嚐。

打定了主意,他便繼續東行,不緊不慢,時而駕雲,時而步行。

三妹在山裡也憋久了,又是眼睛徹底好了之後的第一次出山,是見什麼都覺得有趣,一路上聞花戲水,走走停停。

一人一狸沿著衢江走,過了衢州就是金華,到這裡衢江又接上了金華江,金華江走到頭就到了東陽,於是江水名字又變成東陽江,甚是有趣。

這與他在北方沿黃河走的感覺又不一樣。

黃河奔騰,雖然滋潤著兩岸土地,但究其本身,終究還是一道滾滾洪流,水力不以人意而動,大河蒼茫,便是星移斗轉仍是不改緩急,彷彿滋潤兩岸都只是順帶,大河就只是大河。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那時,河邊的程心瞻見到的是水的勢,水的威,水的永恆變化與永恆不變。

但這一次,蜿蜒穿行在山野和村莊之間的江流又給他不一樣的感覺。

人們沿著江流結廬而居,吃江水,用江水,江水不急不躁,緩緩流淌,他時常看見鬚髮皆白的老漁夫還能駕馭一艘竹筏在江流裡撒網捕魚。

現在,江邊的程心瞻見到的則是水的柔,水的潤,水利萬物而不爭。

同樣,這也是陰的體現。

他一邊感悟著,一邊向東走,直到走到東陽江的盡頭。

水脈到此戛然而止,他繼續前行,不過離開東陽後沒多久,在一個月夜裡,他又看見一條南北向的水脈,頗為壯觀,彷彿從天上來,把會稽分成了兩半。

這就是剡溪了。

跨過剡溪,就是四明山了,同樣,天姥山也在剡溪的東邊。

哦,難不成當初青蓮居士夜遊天姥走的也是這條路線?

程心瞻不由這樣想。

跨過剡溪,連綿起伏的四明山就在眼前,雲遮霧繞,瑞彩千條。

程心瞻加快了腳步,最好今天天黑前就要住到四明山裡去,這樣明天一早起來,就可以在四明山中遠眺赤城霞光了,這可是連青蓮居士都讚歎不絕的奇景,既然來此,不可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