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一八章 曙光行動

今夜,星月無光,月黑風高。

今夜,戌時過半,也就是晚上八點。

數十條中小型漁船沿著河道迅速航行,行駛至入海口時船上燈火熄滅,一隻只小船頭尾用繩子串聯,跟隨著引導船,速度不快不慢的靠近目的地。

王進就站在一手引導船上,看著願豐富的老漁民將一種發光的小螢石用網兜裝著放在水中,接著散發微弱的光芒,吸引大片魚群的同時,迅速前行。

這是沿海漁民晚上捕魚的方法,有些許光亮,不至於觸礁,迷路。可見人的智慧,不能小覷任何人。

沙門島,便是後世廟島群島之一的長島。

這片水域往北十多里是長島,南面則有蓬萊,海峽兩岸設立官鹽作坊。水質乾淨,營養物質,浮游生物等也多。各種魚蝦,貝類等海產豐富,養活周邊漁民。海灣很淺,又被廟島群島分成了許多小水道,容易擱淺,島嶼眾多,暗礁多如牛毛。

前往沙門島暗礁非常多,水域難走。所以船隻不大。大多是小型漁船,幾艘引導船稍大,三兩百料,乘坐二三十人。走在最前領路,其他漁船用繩子固定,緊隨前面的船,一艘接一艘,猶如長龍!

船隊的速度剛開始還不算慢。

可走了幾里路後逐漸減速,越靠近沙門島,暗礁越多。

王進視力遠超普通人,藉助微光能看見水中有一團團黑影,那是奇形怪狀的暗礁,甚至暗流形成的漩渦。沙

門島之所以沒人敢來,除了朝廷派隊伍巡邏驅趕漁民,主要原因還是這片區域太過危險。

白天都會發生事故,何況是晚上行船?

海里除了暗礁,還有風浪等同於幫兇。一不小心撞到暗礁或者被劃上,船隻就會漏水沉沒,陷入險境。

這就非常考驗水手的應變能力!

好在挑選的水手都是經驗豐富之輩,隨時能夠根據風浪減速,及時校整航道,在哪裡轉彎,以什麼速度航行都有講究。一路有驚無險,沒有意外。

王進看見水手們熟練的調整方位,一直沒有出現岔子。皇甫雄,阮小二果然記得他的話,按照標準挑人,寧缺毋濫,參與行動的都是最優秀的船員。

黑夜中,沒有人說話。船速不快,幾乎隨風飄蕩。直至半個小時後,終於看到遠處火光閃耀。

而那便是目的地,沙門島!

最前面的幾艘引導船悄然收回螢石,全憑感覺航行。百餘艘船上人員紛紛蹲下,銜枚防止出聲。水手們更加小心翼翼,划船力度減輕,緩緩摸近……

……

長島是一面積約56平方公里的島嶼,在後世作為全國最小的縣。在北宋時期,屬於未開發地帶。島上只有百多戶原住民,以及用來流放犯人之地。

沙門島牢營,這個流放地最早設立,始於宋太祖建隆三年,設立沙門島監獄的目的是懲辦不法禁軍士,詔諸軍不逞者,悉配隸登州沙門島。

最初

還好,主要是以服刑和受教育為主,目的是重新改造!到了中後期,慢慢成為朝廷重刑犯流放地。因為新,舊兩黨之爭,朝廷腐敗,貪汙橫行。

島上口糧,物資大幅度縮水,宋神宗時期,每年三百人口糧,島上的犯人加上小牢子超過千餘人。

環境惡劣,糧食不足,這些官吏又沒有油水可撈。以敲詐勒索,虐殺犯人為樂,或直接投入大海。

這方面史籍上記述並不算多,有據可查的是的一段文字,可以管中窺豹,就已實在讓人觸目驚心。據稱,宋嘉佑三年,京東路轉運使王舉元向仁宗皇帝報告說,發配到沙門島的犯人。

“如計每年配到三百人,十年約有三千人,內除一分死亡,合有二千人見管,今只及一百八十,足見其弊。”

按王舉元的說法,在當時的刑獄體系中,犯人死亡率達三分之一,即33%左右尚屬可以接受的範圍,而沙門島死亡率竟高達94%,實在是於過於驚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