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七章 視察火器督造處

至於火炮的話,劉衍覺得自己想想還是算了,造炮要求的技術比較高,而且需要的鐵料銅料眾多,自己現在還是多打鳥銃划算一些,將所有的資源用到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去。

於是劉衍便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下,聽了劉衍的話後,譚曉大沉吟了半晌,說道:“甲長勿怪,這地雷屬下知道,至於手榴彈的話,聽了甲長的描述,應該就是所謂的震天雷了。不過這兩種火器屬下都不甚瞭解,只是聽說過而已,要想批次生產的話,還需要時間來鑽研技術。”

劉衍聽了只是點了點頭,自己現在是有些心急了,大盤堡剛剛草創沒多久,便想要將各種犀利的火器都研發出來,看來步子是邁得有些大了。

於是劉衍又詢問起鳥銃的產量:“那現在一個月可打造鳥銃多少杆?鎧甲能打造多少副?”

“甲長,只要鐵料跟得上,再停了刀、槍等器械的打製。以現在火器督造處的產能,每個月可打製五十門鳥銃,鐵甲十副……”

現在火器督造處的製造流程已經捋順,再加上內中的工匠已經將鳥銃的技術吃透,以及白銀的重賞,鳥銃的產量已經增長了不少,一個工匠差不多半個月就可以打製統管一根。所以譚曉大才敢這樣保證。

不過劉衍聽完卻有些失望,現在大盤堡的人力已經足夠,自己還想著忙完這段時間,將麾下的墩軍人馬擴編一番,到時候加大鳥銃手的比例,並且實行全軍披甲,可是這樣的產量卻讓劉衍有些猶豫不決了。

“火器督造處能夠提高鳥銃和鎧甲的產量,比如一個月打造兩百杆鳥銃,四十副鎧甲?”

譚曉大聞言有些犯難,然後便給劉衍算了一筆賬。

先不提火器督造處的產能問題,就說鐵料的供應問題:

以五斤熟鐵練成一斤精鐵計算,一杆鳥銃就需要八斤精鐵,一百杆鳥銃則需要熟鐵四千斤,兩百杆鳥銃就是八千斤熟鐵。

還有鐵甲,一副鐵甲需要精鐵三十多斤,劉衍要求每月打製鐵甲四十副,一個月就需要熟鐵六多斤。

這樣算起來,一個月打製鳥銃兩百杆、鐵甲四十副,火器督造處每月就需要熟鐵一萬四千多斤,摺合七噸多鐵。

這樣的數量放在後世自然不算什麼,但在此時的大明,這就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怕是整個靈山衛,每年從上頭撥下來的鐵料也沒有這麼多。

聽完之後劉衍也皺起眉頭,自己不能掌控原料來源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實在讓人難受。

劉衍沉吟起來,心中暗道:“看來有機會要找一找,大盤堡周邊有沒有鐵礦了,到時候建一個鐵礦場,將王炆鎮拉進來作掩護,也可以解決不少的問題。”

見劉衍在沉吟,譚曉大以為劉衍是對自己的回答不滿意,於是說道:“甲長,其實製作盔甲,也不一定要全部使用鐵料,製造棉甲、皮甲也可,也一樣可防銃、箭。”

棉甲確實可以有效地防護火器,比如八旗兵在製作棉甲時,就是將棉花浸溼,然後反覆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張這樣的棉片綴成厚實的棉布後,在兩層棉布之間安上鐵片,內外用銅釘固定,棉甲就製成了。這樣的甲冑,對火器的防禦效果非常好,冬季還可以防寒。

比起鐵料,棉花在大明北地也較為普遍,價格比鐵價低。不過劉衍考慮到現在到處戰亂,棉花布匹等原料的供應也是一樣的不穩定,自己同樣會受他人所制。

而開辦鍊鐵廠的話,軍工原料控制較為容易,不需要時時為原料的來源愁,皮甲也是如此。再說了,清兵多使用弓箭,北起棉甲,鐵甲對弓箭的防護力更好。

就用鳥銃鐵甲,劉衍下定了決心,他對譚曉大道:“鐵料你不用愁,我會想辦法的,你只管帶著工匠們將鳥銃、盔甲打製出來便是。”

劉衍打定主意,現在先花大價錢採購鐵料,可以不惜工本的採購以保證供應,在這期間,劉衍會想辦法尋找可以開採的鐵礦所在。

見劉衍都這樣說了,譚曉大也只好恭敬領命,畢竟只要鐵料供應足夠,一個月兩百杆鳥銃、四十副鐵甲,也不是什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最多是花費些力氣罷了。

最後,譚曉大又看向劉衍,提到了硝石的事情,一旁早已經等候多時的趙昚也是有些焦急的看了過來。

劉衍見狀笑了笑,說道:“好了,現在事情都說完了,咱們就來說一說硝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