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七章 再度分兵(二)

正在這時,卻見一個護衛急入帳內,向盧象升稟報。

盧象升滿面笑容地站起來,對眾人說道:“又有聖旨來到,眾將,這就隨本督出迎!”

在中軍大帳外,又有一個太監向盧象升等人宣讀聖旨,此番除了嘉勉之外,便是催促盧象升立時率兵前往真定。

這個早在盧象升的意料之中,可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在聖旨的後面,還提到山西軍情緊急,要盧象升分出一部分兵馬,讓大同鎮總兵官王樸率領他的本部麾下,立時回援山西以解太原危急。

盧象升聽完不禁呆住了,不過片刻之後還是接旨領命。王樸也接了聖旨,還有一道兵部的檄文,接到聖旨的時候,他的表情很奇怪,隨後沉痛地過來,向盧象升叩拜告別,他哽咽地說道:“督臣,末將走了,可惜不能再鞍前馬後,追隨督臣殺敵了。”

盧象升眼中隱隱現出淚花,親自攙扶王樸起來,溫言對他說道:“將軍不必如此,你回援山西,也是一樣為國效力,倒不一定要跟隨本督麾下。”

他交待王樸,說道:“無論將軍到了哪裡,都需記得忠義報國的道理。”

王樸哽咽道:“督臣教誨,末將記下了。”

隨後王樸與楊國柱與虎大威拱手而別,二人也滿是嘆息,無論他們以前如何看不起王樸這種花錢買來官位職務的紈絝子弟,但這些時日的並肩作戰,多少有些戰友情誼,臨別之時,二人都是依依不捨。

離別時,王樸也拍了拍劉衍的肩膀,嘆道:“可惜不能再與將軍並肩作戰,此戰後,若將軍到了大同,兄弟必將倒屣相迎。”

劉衍鄭重地與他施禮而別,不論王樸在歷史上如何不堪,至少目前這場戰事,他表現得有板有眼,值得自己尊敬。當然,如果日後局勢敗壞,以王樸的秉性,將來怎麼做,還是很難說的。

同時,劉衍心下也浮起陰影,眾人只道山西危急,兵部調王樸回援合情合理,只有劉衍知道此事可能是楊嗣昌在背後搞鬼。按照歷史上的記載來看,楊嗣昌此人是幹得出這樣的事情來的。

楊嗣昌這個人,頗有政治與軍事才幹,只是目光短淺,心胸狹隘,報復心極強。他與盧象升只不過政見不同,就如此處心積慮,因私人意氣而不顧大局?可嘆可惜啊。

當日王樸便領軍拔營而走,留下一大片空蕩蕩的營寨,宣大軍士眼見軍中兄弟又少了幾千人,原本高漲計程車氣不免低落一部分。盧象升又招集全軍將士激勵,才讓落下去計程車氣回升一些。

王樸率部走後,盧象升所率領的只有宣府鎮總兵楊國柱,山西鎮總兵官虎大威,還有劉衍、宣府參將張巖等人,兵馬約在一萬一、兩千人。

第二日一早,在孫承宗率領的全城鄉紳百姓歡送下,盧象升領軍離開了高陽。

離開路上,劉衍頻頻回望高陽縣城,此次離開高陽前往真定前途莫測。不過讓劉衍安慰的是,在昨晚自己鄭重要求下,孫承宗總算願意離開高陽城前往保定,解除了劉衍內心一個隱憂。

歷史上清軍圍攻高陽城前,孫承宗的好友蔡鼎、茅元儀等人,都勸說孫承宗到保定避難,或者乾脆到南方去,孫承宗都婉言拒絕了。

高陽被圍後,孫承宗以八十高齡率全家子侄及高陽百姓奮起抵抗清兵,最後六個兒子、二個侄子,十二個孫子侄孫全部殉國。或許是此次清兵圍困的感慨吧,孫承宗不忍拒絕劉衍的好意,最終答應了劉衍的請求,儲存此有用之身。

劉衍總算放心地離開了高陽,雖然自己力量有限,但大明的忠義之士,自己能救一個是一個吧。

從高陽城到真定府城近三百里,盧象升、劉衍等人率部一直往南而行。

此時清兵己經深入真定府的衡水、棗強、贊皇、臨城、高邑等地。雖一路上遇到不少清兵大股小股敵人,不過畏於這支軍隊的威名,那些清軍騎兵只是遠遠旁觀,並不敢靠得很近。所以一路行來,雖不時有一些小股的接觸戰,總體行軍還算順利。

念于軍中有大批的糧草輜重,盧象升等人都有過痛苦捱餓的經歷,知道兵荒馬亂的,籌備糧草極為不易,有銀都沒地方買,軍中攜帶的糧草,就是這支大軍的生命線。

所以兵部塘報雖催得很急,盧象升還是聽從了楊國柱等人的意見,穩重行軍為妙,大體全軍一天行軍六十里到七十里,便開始安營紮寨,不再繼續走了。

幾天後,盧象升、劉衍一行全軍到達真定府城之下。

與此同時,衡水。

城池周邊,密密麻麻布滿了清軍營帳,各色旗號飄揚,連衡水城內,都飛舞著清兵正白旗的旗號。

從十二月以來,清軍連續攻陷衡水、武邑、棗強、鉅鹿、雞澤、元氏、臨城等座城池,他們的兵鋒己經遍及整個真定府、順德府、廣平府等地。無數的百姓家園被毀,子女財帛被擄掠。

原本的大明衡水州衙,此時己經插上一杆巨大的織金龍旗,寬闊的大堂之內,坐滿了身著鎏金盔甲的清軍將領,眾人將頭盔取下,盡是鐵青色的前額頭皮,腦後也均甩著一根細長的金錢鼠尾豬尾辮,醜陋至極。

密密麻麻身著水銀盔甲的正白旗巴牙喇兵在堂外巡視,大堂之內,傳來一陣接一陣的高聲說話聲。那些話,如果是明人百姓當然聽不懂,因為他們說的盡是滿洲語。一種阿爾泰語系,源自蒙古人,傳自西方人,不論語言還是文字,都與中原漢人完全不同,與北宋女真人的漢系方塊字,也一樣不同,原本就不是華夏的語系。

眾清將中,正白旗旗主、奉命大將軍多爾袞,與正紅旗旗主、揚武大將軍嶽託分坐上兩旁。下左側,八旗滿洲各旗主,鑲白旗旗主多鐸、鑲紅旗旗主杜度、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等人傲駱而坐。下右側,則是八旗蒙古各旗主分坐。

“我大清兵馬所向披靡,入關數月以來,深入明國數千裡,攻佔明國州縣數十計,殺明國守備、千總以上將吏百人計,俘獲人口財帛數十萬,如此大捷,自崇德元年後便已少見,此番我大清勇士又可飽掠而歸。”

說話的是多爾袞,他的話引起在場眾清將一片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