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退出書齋的鄭森,鄭芝龍幽幽一嘆,其實自己心中也非常的迷茫,明白對抗朝廷的結果註定是鄭家敗亡,可拱手交出鄭家的一切,鄭芝龍又心中不甘。
“到底要如何破局?”
鄭芝龍不知道,此時只覺得心亂如麻,怎麼想也想不出對策,只好將心中的煩惱化為一聲長嘆。
次日一早,鄭森早早的來到了大堂上,只見鄭興、鄭明、楊耿、陳暉、鄭彩、施大瑄、施琅、洪旭、甘輝諸將,以及二叔鄭芝虎、三叔鄭鴻逵、四叔鄭芝鵬、五叔鄭芝豹已經全部到齊,心中也吃了一驚,看來大家都對今日的整編事宜非常看重。
於是鄭森一一向眾人行禮,然後便站到了主位的旁邊,等候鄭芝龍到來。
沒過一會兒,鄭芝龍大步流星的走來,眾人紛紛起身行禮。
“諸位都坐吧。”
隨後鄭芝龍大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環視眾人,說道:“諸位都是老兄老弟了,有話我就直說了。”
“今日軍議,就是要將我軍兵力重新調配,諸位的位置可能也會有些變動。”
“至於原因嘛,諸位應該都知道,就是要應對朝廷可能的硬手。雖然我也不願意與朝廷撕破臉,可必要的準備是必須的,至少我鄭家決不能任人擺佈。能談最好,不能談,咱們也能進退自如!”
“對,就是這樣,不能什麼都是朝廷一言而決!!”
“咱們跟著家主打出來的基業,豈可因朝廷的新政就拱手想讓?”
看著紛紛擁護鄭芝龍決定的眾人,鄭森心中憂慮,看來眾人都和自己父親是同樣的想法,可朝廷那邊會讓步嗎??
這邊,鄭芝龍繼續說道:“好!既然諸位都沒有意見,那我便宣佈此番大軍整編的方略了。”
如今鄭家有兵馬二十四萬多,其中步兵十七萬,有三萬左右的騎兵,還有專門的水手三萬多人。
另外還有一支三千人的黑人火槍隊,一支兩千五百人的白奴重甲兵,以及一支五千人的鐵人軍。
再有就是水師戰力了,鄭家的水師戰船中,精銳船隻有三千多艘。
按照鄭芝龍的整編方略,鄭芝龍依舊以鄭森為中營參將,統帥五千鐵人軍,這支鐵人軍堪稱鄭家最強步兵。
《臺灣外記》中曾有記載:“二月,挑選各提督壯勇者為親軍,廈門港築演武亭操演。各以五百觔石,力能舉起遍遊教場者五千人。畫樣與工官馮澄世,監造堅厚鐵盔、鐵鎧及兩臂、裙圍、鐵鞋等項,箭穿不入者。又制鐵面,只露眼耳口鼻,妝畫五彩如鬼形,手執斬馬大刀。每人以二兵各執器械副之,專砍馬腳,臨陣有進無退,名曰鐵人。”
而後在1659年的鎮江大捷中,鄭成功的鐵人軍部隊首次登場。
根據歷史記載,六月二十日,在鄭軍剛剛登陸立足未穩之際,鎮江清軍提督管效忠打算趁此先下手為強。
《明季南略·卷十一》中這麼描述的:“兵馳騎突前,鄭兵嚴陣當之,屹然不動;俱以團牌自蔽,望之如堵。大兵三卻三進,鄭陣如山;遙見背後黑煙冉冉而起,欲卻馬再衝,而鄭兵疾走如飛,突至馬前殺人。其兵三人一伍,一兵執團牌蔽兩人、一兵斫馬、一兵砍人;甚銳,一刀揮鐵甲、軍馬為兩段。蓋鑄刀時,用鐵匠百人挨遞打,成此一刀;故銳特甚。”
鄭成功擊敗了清軍部隊,光復了鎮江後,兵鋒所至,無不望而歸附,共計收復四府、三州、二十二縣城。鐵人部隊功不可沒。
此時鄭成功便是鄭森,此時鄭森聽到自己統帥的鐵人軍並沒有被調走,心中一暖,看來昨夜的爭執,並沒有讓父親惱怒自己。
接著,鄭芝龍命二弟鄭芝虎、五弟鄭芝豹為中營總兵官、副總兵,以鄭芝虎統帥三千黑人火槍隊,做為自己的親衛隊。以鄭芝豹統領兩千五百人的白奴重甲兵,拱衛中軍。
三弟鄭鴻逵、四弟鄭芝鵬則被調去負責大軍後勤輜重事務。
鄭芝龍命甘輝、陳暉為中營參將,各統領一萬五千騎兵。
同時鄭芝龍將十七萬步兵整編為前後左右四個營,命鄭興、鄭明、楊耿、鄭彩四人分別為前後左右四營總兵官,各統一營兵馬。
至於三萬多水手,以及三千多艘戰船,則平均分為三支水師,號為水師左、中、右營,以施大瑄為水師左營總兵官,以施琅為水師中營總兵官,以洪旭為水師右營總兵官。
一番安排之後,眾人並無異議,鄭芝龍便大聲說道:“好!諸位從今日開始,便開始正軍備戰,各營儘快完成整編,以中營各部隨我前往福州駐守,其餘各營,以前營駐紮在建寧府、福寧府,以後營駐紮在邵武府和汀州府,左營、右營駐紮在延平府。”
“水師中營駐紮在福寧府各處港口,水師左營、右營駐紮在臺灣,防備荷蘭人。”
鄭芝龍的一番部署之後,眾人紛紛抱拳說道:“屬下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