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衍笑著說道:“呵呵,大家不用著急,本公預料,多爾袞部逃不掉的,咱們不必急於這兩天的時間。”
眾人見劉衍態度堅決,也只好作罷,隨即便在劉衍的部署下,各軍開始在錦州城內外駐防。
陳勳率領國防軍第一軍在城內駐守,其餘第二軍、第三軍、第四軍、第六軍分別在錦州城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駐紮大營。
“各軍的夜不收要向四周探查情況,重點是向北面探查,要咬住多爾袞部的蹤跡不放,為我東路軍提供軍報訊息。”
“是。”
軍議結束之後,劉衍在府衙內設宴款待太子朱慈烺,其實也就是一些簡單的飯食,畢竟在戰時,能找到的庖廚也做不出什麼奢華的菜餚來。
酒過三巡之後,劉衍便笑著問道:“大軍出關已經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了,殿下有和感想?”
劉衍之所以堅持帶著朱慈烺出關作戰,就是要打好與朱慈烺的關係,為大明的將來培養一個合格的儲君,將來在劉衍的心中,大明最合適的政治制度就是君主立憲制,大明的最高權力機構應該是內閣。
所以一個合格的下一代皇帝,可以大大減少劉衍改良大明政治制度的難度,提高推行成功的機會。
此時朱慈烺想了一下,說道:“出關之前,本王對於民間疾苦,對於遼東的局勢,對於天下大勢,都是知之甚少。本王對於這些情況的瞭解,都是從朝中的伴讀大臣處知曉的,那些伴讀大臣都是滿嘴的聖賢言,根本沒有一點實際的東西。聽他們一百句,都不如本王出宮親自看一看來的直接!”
“好!”
劉衍大笑起來,對於朱慈烺的表現很是滿意,畢竟朱慈烺才只有十六歲,能有這樣的認知,敢於推翻從小就接觸的言傳身教,的確是非常難得,也非常不容易的。
“殿下能如此說,本公心中非常高興,看來大明覆興在望,大明又得明君啊!”
朱慈烺聞言頓時臉色一紅,說道:“大明有閣老在,才真的是復興在望!!”
當晚,劉衍與朱慈烺盡興而散。
次日,東路軍各部將士休整了一日,並且在錦州城獲得了下一批的錢糧、物資補給。
就是在這一天中午時分,許銘、錢樰率領國防軍第七軍、第八軍抵達了錦州城。緊接著,沈拓率領國防軍第五軍也抵達了錦州城。
兩路將士斬獲的清軍將領首級,以及大量的繳獲,都被送到了中軍處。
劉衍與朱慈烺前往城中校場內視察了一番,特別是見到了怡親王巴布泰的首級,朱慈烺更是大喜,當即說道:“本王會親自上書陛下和內閣,為有功將士請功!”
隨後到了第二天的下午,東路軍主力出關後,一支率軍駐守山海關的國防軍第九軍賈洪雨率軍抵達錦州城。
賈洪雨率軍從山海關行進到錦州城,見到了廣寧中前所城、高嶺驛、廣寧前屯衛城等戰場遺址,大軍將士都是震撼不已,同時各部將士都是摩拳擦掌,憋足了勁要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立下戰功。
而賈洪雨更是這樣,自己本來就沒跟著劉衍出戰過,也沒立下什麼大的功勞,卻被劉衍提拔為國防軍第九軍總兵官,這讓賈洪雨心中有了一種不踏實的感覺,認為自己這是“無功受祿”了,完全是劉衍的“照顧”。
所以賈洪雨更是在心裡憋了一股勁,要率軍在遼東戰場上立下大功,也好堵住旁人的嘴,安定自己的心,也讓提拔自己的劉衍臉上有光。
在府衙內,賈洪雨在安頓好國防軍第九軍將士之後,專門進城拜見劉衍,笑著說道:“呵呵,下官拜見閣老!!”
說完,不顧劉衍的阻攔,賈洪雨硬是跪下來行禮,然後才小心翼翼的坐在椅子上,但是卻只坐了半個屁股。
“山海關的防務如何了?”
賈洪雨說道:“閣老放心,國防部已經從北直隸調集了駐防軍保河營(保定府、河間府)一萬數千將士進駐山海關,大軍後路不會有問題的。”
“嗯,這就好!”
隨後劉衍與賈洪雨有說有笑的聊了許久,期間賈洪雨也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擔憂,劉衍笑著說道:“賈總兵在皇明軍事學院內的成績很不錯,這就說明賈總兵是有能力統領一軍的,不用多想,只管做好分內之事。”
“是,閣老教訓得是,下官一定謹記在心。”
過了一陣送走了賈洪雨,劉衍也是笑著搖頭,想不到賈洪雨這個當年的上官,也會有今日的風光,卻成了自己的下屬將領。
隨即劉衍便命人前來,說道:“立即通知各軍將士,明日一早大軍出發,向遼河方向追擊滿清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