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紛紛起身抱拳,大聲說道:“尊領!”
次日,新軍各營按照劉衍的部署,陸續從行唐縣開拔,劉衍則是率領親衛營、騎兵營和炮營一路向北,朝著北京城的方向開去。
由於有炮營的拖累,劉衍部大軍一路上用了四天多的時間才北京城。
當劉衍策馬進入北京城的時候,陳新甲、王炆鎮、嶽明、趙民等十三尚書率領滿朝文武在城南宣武門外等候。
劉衍見到眾人,便翻身下馬,笑著說道:“諸位都在?好啊!”
眾人紛紛拱手說道:“恭賀魯國公凱旋而回,平定李賊、安定天下,實為大明柱石,百姓之福!”
劉衍大笑起來,對眾人說道:“你們真會給本公戴高帽,如今雖然李自成的百萬大軍被殲滅,但是朝廷仍是多事之秋,本公還指望著諸位幫襯,繼續在各道推行新政,以及隨後要進行的軍改!”
眾人聞言大為震驚,推行新政的事情眾人都知道,如今除了北直隸以外,其餘各道、府、縣的推廣情況都不容樂觀,特別是南直隸以及江南各道,基本上都被抵制了。
面對如此局面,劉衍竟
然還要推行軍改,這軍改是要改什麼?
一時間眾人滿腹狐疑,劉衍卻不理會眾人的反應,直接招呼眾人說道:“好了,諸位隨我進城,一同進宮面聖吧!”
“是!”
隨後新軍親衛營、騎兵營、炮營開入北京城內,而駐防軍第五營、第六營也已經提前接到了劉衍的命令,此時已經整裝待發,同時從崇文門出城,前往各自的駐防區域。
隨後劉衍率眾入宮,在御書房見到了崇禎帝。
此時崇禎帝依舊是板著臉,但是氣息上已經不像之前那樣冰冷。
內閣眾臣再次向崇禎帝恭賀了定州大街,劉衍隨後稟報道:“啟奏陛下,臣已經將李自成、谷可成、夏國相、王屏藩等人的屍體帶來,另外將定州大戰前後的斬首也一併帶回京城,陛下可選定時日,正式向天下宣佈:李賊已經覆滅!”
聽完了劉衍的話,崇禎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哪怕是當著劉衍的面,崇禎帝依然淚崩,嚎啕大哭了好一陣,哭聲之悽慘、悲涼,即便是劉衍也是忍不住動容,這麼多年積攢在心中的苦悶、恐懼等情緒,在一瞬間全部爆發了出來。
陳新甲等十三尚書此時也是紛紛淚目,對於崇禎帝哪怕不是那麼的忠誠,但是在情感上也是非常同情的,崇禎帝不管能力如何,至少在勤政方面、愛民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
隨後御書房內安靜了下來,崇禎帝控制住了情緒,然
後重重一聲長嘆,對劉衍說道:“劉閣老此戰立下大功,朕有意冊封劉閣老為異姓王,不知諸位尚書以為如何?”
眾人都是渾身一震。
大明的異姓王有一個慣例,那就是“活著不受封”!
歷史上的明代異姓王,全都是在死後追封的,比如明代“開國六王”: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黔寧王沐英。
這些人生前功勞很大,死後封王,是大明對他們最大的肯定。需要說明的是,不僅跟隨朱元璋的將領有這種待遇,在後期帝王身邊,也有這樣的臣子,例如,跟隨朱棣的“靖難四公爵”之一的朱能,他死後被追封為東平王等。
當然朱能雖然姓朱,但他和朱元璋家族無任何血緣關係,同樣屬於異姓王。
此時眾人都不敢說什麼,劉衍則是平淡的說道:“封王非吾意,唯願天下平!”
崇禎帝聞言不由一愣,這句話便是效仿當年戚少保的那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可見劉衍的心中意思。
崇禎帝嘆息一聲,說道:“如此大功,不封賞,難以安撫天下臣民,朕也會寢食難安!”
崇禎帝這就是在敲打劉衍,當然是在影射之前德勝門外的兩次不愉快。
劉衍見狀,便趁機說出自己要以鐵腕推行新政、軍改,以讓垂死的大明帝國重換生機的決心。
“陛下,臣推行的新政可以讓百姓休養生息,為大明積
蓄國力,而軍改則可以讓我大明軍隊重新恢復開國時候的強悍,兩者缺一不可,臣都是要大力推行的。”
“期間,臣肯定會遇到想象不到的艱難,甚至會面對舉國上下的責難!臣願意放棄此番封賞,只希望陛下能夠始終與臣站在一邊,這已經是大明最後的希望了!”
其實劉衍說的沒錯,雖然如今已經對內剿滅了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對外重創了滿清韃子,可是大明也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除了劉衍所部,以及山東稍稍恢復了生氣,整個大明兩京一十二省,其實已經沒有了多少周旋的餘地,再不進行改革,大明就真的沒希望了,到時候即便沒有李自成,也會有王自成、張自成再冒出來!
崇禎帝聽完之後,卻認為劉衍這是要當曹操,要篡奪大明的江山社稷,今日劉衍帶著內閣十三尚書前來,其實就是在逼宮!
劉衍見狀也不氣惱,知道崇禎帝一時半會定然不會明白自己的理想和決心,今日將自己的抱負,以及下一步的舉措挑明也不是壞事。
於是劉衍傲然言道:“如果當權臣曹操能夠拯救大明,能夠振興華夏,能夠讓天下億萬百姓安樂、富足,那臣也不介意做一個當世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