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六十一章 火耗

劉衍點頭,跟著高弘圖穿過大廳,順著樓體上了三樓。

皇明錢莊總號的三樓是專門針對“大客戶”的,民間的大商賈、地方士紳都是這裡的常客,商談大宗借貸、兌換、匯兌等業務。

高弘圖將劉衍請入了一處包間內,只見這裡彷彿就是某個大戶人家的書房,裡面點燃著薰香,有一個華服美女正在沏茶,劉衍見了不有笑著說道:“你們這裡的服務還挺好的啊!”

高弘圖笑著說道:“閣老見效了,那些商賈總是附庸風雅,下官這裡也只能如此迎合了。”

說著,劉衍便坐了下來,高弘圖吩咐屬下自去忙碌,然後自己留下作陪。

那美女為二人各倒了一杯清茶,劉衍便讓人退下了。

“說說吧,這火耗歸公之策已經推行兩個月左右了,皇明錢莊各處的收益如何?”

按照財政部的經制,基本上是每三個月向內閣彙報一次資料,現在還沒有到彙報的時候,所以劉衍才藉著巡視的機會,直接向高弘圖詢問。

身為財政部侍郎的高弘圖專門負責皇明錢莊的運轉,以及各地銀幣鑄造廠的經營,所以對這兩個月各地火耗歸公政策執行的具體情況,只有高弘圖才是最清楚的。

高弘圖思索了片刻,然後說道:“啟稟閣老,目前大明各地的分號已經陸續開始上報表單,並且稍遠地區的分號已經開始向京城運送火耗銀了。”

“根據目前各地分號上報的資料來看,這兩個月各地收上來的火耗銀子大致有五十二萬銀幣。如果以後也都按照這個增速來看的話,我大明一年能夠收上來的火耗銀子大致在六百二十到四十萬銀幣。”

劉衍點了點頭,如果朝廷能夠收上來六百多萬銀幣的話,那就說明民間需要兌換業務銀流的規模,在七千萬左右,這還不算那些沒有參與到錢莊業務之中的商賈和銀流。

由此可見,此時大明的民間商業其實已經非常發達了,至少比後世滿清時期要發達。

這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此時大明民間與海外也存在很大規模貿易,商務部下屬的皇明商貿商社也與大量的民間船隊有合作,每年都為朝廷從海外賺取大量的銀子,這也為大明商業的興盛,提供了有力的貨幣支撐。

“好啊。”

劉衍笑著說道:“在推行火耗歸公政策之前,這一年六百多萬的銀子都被地方府衙分了,不但無法形成合力辦大事,也造成了地方上的吏治腐敗,給百姓加上了沉重的負擔。”

“現在將這筆錢財統一收上來,可謂是一舉多得啊。”

高弘圖說道:“閣老所言甚是,此火耗歸公之策的確是一個仁政、善政,既減輕了百姓負擔,也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只是屬下聽說,地方上對火耗歸公之策頗有微詞。”

“這是肯定的。”

劉衍不以為意的說道:“畢竟是朝廷拿了人家口袋裡的銀子,人家自然要不高興的。不過朝廷也不會虧待地方上,每年這些銀子也是會反饋到地方的,只不過地方上沒有機會藉此來盤剝百姓而已。”

“閣老,屬下還有一個想法。”

“嗯?說說看。”

高弘圖說道:“因為今年這火耗歸公之策是剛剛推行,很多地方還需要磨合。就比如解送錢糧入京之事,是不是可以隨同這樣,每年的火耗銀子不要單獨解送入京,而是隨同各地每年上繳賦稅一起,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減免不少不必要的重複開支。”

劉衍點頭贊同,這一點自己也想到了,只是今年已經過去大半,火耗歸公之策又是剛剛推行,所以便想看看效果,並沒有讓各地延緩上繳火耗銀子。

“好,就這麼辦,你就此事寫一個奏本,報給尚書嶽明,此事儘快落實下去。”

“是。”

隨後劉衍看著高弘圖在,這個歷史上的南明內閣首輔,如今已經算是脫胎換骨了,沒有了之前對於權柄的執著,也沒有了以往舊式文官的迂腐和執拗。

如今的高弘圖,已經是一個標準的“實幹派”文官,憑藉自己的才學和能力,將皇明錢莊與鑄幣廠經營得風生水起,是財政部尚書嶽明手下的“頭號大將”。

劉衍心中感慨一番,然後說道:“高侍郎好好幹吧,如今大明如日中天,將來還會有很多機遇,高侍郎的未來絕不會侷限於此!”

高弘圖聞言心中激盪,抱拳說道:“屬下定自當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