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都護府,淨州城。
八月中旬的淨州城內外已經涼爽了起來,這裡畢竟地處關外草原,與關內的炎熱天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今李富貴已經率部返回瀚海都護府駐紮,所在的駐防營就在淨州城駐紮。
李富貴隨軍出征的時候,老李非常的擔心,一個大男人甚至整日以淚洗面,還經常到城郊的廟宇燒香拜佛,為二兒子李富貴祈禱平安。
當李富貴跟隨大軍凱旋而歸的時候,老李高興得喜極而泣,要不是有城內衙役在維持秩序,將街道兩邊圍觀慶賀的百姓全都攔住,老李都要衝上去保住兒子李富貴好好看一看。
另外讓老李欣喜的是,李富貴竟然還立下戰功,當上了百總之職,成為了軍中的基層軍官,這可是讓老李一家光耀門楣了,從一戶小富人家,搖身一變成了軍功之家。
這一日,老李美滋滋的拎著一壺燒鍋酒走在街上,準備去買些下酒菜回去。
沿途遇到了鄰里街坊,都笑呵呵的主動招呼老李,讓老李心中很是受用。
如今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有了大出息,二兒子當了百總在軍中帶兵不說,三兒子李喜樂也在皇明商貿商社混上了一個管事的差事,現在又回到山東濟南府那邊“出差”,為商社採購貨物,這段時間就居住在鏵山東村的老宅裡,一面忙著商社的事情,一面打理一下老家的產業。
前幾日李喜樂還託人帶來了書信,說是老家的鄉親很想念老李,同時也對老李一家非常的羨慕。另外李喜樂在書信中提到,自己已經快要忙完,八月中旬就能回家休息一段時間,算算時間也就是這一兩天了,這自然也讓老李心中喜悅。
走了一陣,老李來到城北三區的坊門附近,前面便是三區的公告欄,有很多人正在圍觀,老李也上前湊熱鬧。
只見一個書生模樣的少年正在大聲讀著公告,看樣子應該是城內府學的學生。
“......朝廷新政:自崇禎二十三年六月起,將大明各地的丁口稅額摺合一半,匯入田賦之中一同徵收,各地府衙不得再重複徵收丁口稅、人頭稅等......”
“......大明各地已經徵收崇禎二十三年六月之後的丁口稅、人頭稅等,應在政令下發之日起二十天內,將所收稅款全部退還百姓......”
“這是什麼意思啊?”
一時間圍觀的百姓都議論紛紛,當然也不是都不明白公告中的意思,只是其中的內容太過“聳人聽聞”,所以圍觀眾人一時間有些不敢相信。
老李也是有些發懵,自古以來朝廷收取人頭稅、丁口稅都是正理,這都收取千百年了,如今朝廷一道政令就給廢除了?
雖然按照政令之中所說,還是有一半的丁口稅被整合到了田賦之中,但也給百姓免除了不小的負擔,足以堪稱仁政了。
老李家只有三口人,按照朝廷之前收取的丁口稅,每人每年要上交幾十升的稅糧,雖然在老李家算不上多,但是能夠免去一半,也足以讓人高興了。
此時那書生正在為眾人解釋著,周圍的圍觀百姓聽完之後,頓時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如今朝廷仁政不斷,百姓的活路越來越多,生活也越來越好,如此太有奔頭了,也讓百姓對朝廷更加認可和擁護。
就在這時,有幾名三區的官吏走來,其中一人站到高出,對眾人說道:“剛剛接到上官的命令:凡是已經在六月之後繳納過丁口稅的百姓,從今日起可以到城中府衙領取退稅,凡是前去領取退稅的百姓,一定要拿著當初交稅的憑證才行,否則是退不了的!”
這人大聲說著,通行的兩名官吏便在公告欄上張貼了府衙退稅的告示,一眾圍觀的百姓再次爆發出歡呼聲,隨即便有不少百姓匆匆趕回家去,準備取了憑證,立即去府衙退稅。
老李也是急忙趕回家中,拿了憑證就往外走,幸好來的及時,此時府衙外面還沒有多少人。
於是老李在衙役的安排下拿到了號牌,只等了沒多久,便進入府衙內辦理手續,順利拿到了退稅。
府衙將老李繳納的丁口稅糧食按照市價摺合成銅錢,直接交給了老李。
老李笑呵呵的拿上錢,直接到街上去,準備看看剛才沒來得及買的下酒菜。
“爹!”
老李剛走了一會兒,就聽見身後有人叫,回頭一看,正是二兒子李富貴。
此時的李富貴身穿百總官服,身後還跟著兩名部下,走在街上威風凜凜的,街上的大姑娘、小媳婦見了紛紛側面,甚至還有大膽之人對著李富貴指指點點,就差上前攀談了。
老李看著兒子如此出息,嘴角都咧到了耳朵上,說道:“你不在軍中好好領兵,這是要去哪?”
李富貴說道:“我前兩日不是讓人跟爹說了嗎,我準備把咱們家翻蓋一番,然後在三區東邊再買下一處宅院。今日我正好有空,便準備去辦這些事情。”
老李嘆了一口氣,說道:“有了錢就好好留著,這麼大手筆的花錢,總歸是不好。”
李富貴這次出征,前前後後拿到的賞賜雖然花去了一些,但也還剩下兩百多銀幣,足夠這些開銷了,所以便笑著說道:“現在咱家好過了,朝廷推行攤丁入畝之策,咱家的丁口稅少了一半,幾百畝耕地的收入也足以支付田賦,再加上三弟的收入,這好日子才剛開始。”
“爹你就不要管了,我忙完這些之後就回家,三弟這兩日不是要回來了嗎?到時候咱們爺仨也好好聚一聚。”
“也好,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