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布加路這邊的“通風報信”,在數天之後,荷蘭總督揆一派往呂宋島馬尼拉城的信使,也見到了此時駐守馬尼拉的總督米格爾·岡薩雷斯。
此人和葡萄牙總督布加路有著相仿的經歷,也是軍人出身,如今在呂宋這裡已經擁有了不錯的實力。
“臺灣島啊?”
岡薩雷斯看完求援信後不禁眉頭緊鎖,可以說此時在呂宋的西班牙人,上到總督岡薩雷斯,下到一個普通計程車兵,都對大明帝國抱有深深的戒備和敵意。當然,這與呂宋的由來有關係:
當年在南宋末年崖山海戰之後,左丞相陸秀夫之子陸自立率領殘部興海軍南遷,途經南洋摩逸國,便在呂宋這裡停留,並且休養生息以圖復國。後人以陸氏為王,衣冠禮制以及習俗一如大宋,陸氏更是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復宋,此後,此地遂稱陸宋(明時改稱呂宋)。
而到了大明立國之後,明永樂三年(1405年鄭和下西洋巡蒞呂宋群島時,奉詔委任旅菲僑領許柴佬為呂宋國總督,統攬軍、政、財、文大權,直至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任職達二十年之久。在這段時期內,呂宋更是直接成了大明疆土!
到了現如今,呂宋各地的漢人非常多,他們勤勞、聰慧、善良,只要假以時日,便總能積累巨大的財富,在呂宋各階層佔據優勢地位,這讓的歷史,這樣的民族,讓西班牙人非常的忌憚,甚至是發自內心的仇恨。
隨著漢人在呂宋擁有越來越大的社會影響力和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後,西班牙與漢人開始產生了分歧。
1574年,旅菲華僑與西班牙矛盾尖銳,並爆發了一場武裝鬥爭。
當時活躍於福建附近的商人林鳳帶頭起義,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統治。在這次起義中,他們不僅把西班牙兵打得節節敗退,還險些攻下了馬尼拉,大大震驚了西班牙殖民者。1593年,呂宋總督前去摩鹿加群島進行訪問時,因為,呂宋的勞動力不足,便強行抓了一些漢人充當槳手。
在路上的時候,本來對此就極度不滿的漢人,還遭受著總督一行人的打罵。於是,漢人們決定奮起反抗。在達斯馬里納斯的船上,漢人們聯合起來把包括總督在內的西班牙人都殺了,只有十二個士兵裝死才逃過一劫。發生這件事後,馬尼拉政府十分恐懼,便掀起了一陣排斥漢人的浪潮。
於是,為了保障漢人權益,福建官員帶著一支搭載著士兵和裝滿武器的中國船隊,遠航到馬尼拉,接回了三千餘名在菲漢人。可是當時的人們不知道,此番衝突只是一個開始。
到了1603年的時候,呂宋出現了一個傳言:大明皇帝想搶佔呂宋的黃金,現在正準備出兵攻打呂宋。這一傳言來源於一名呂宋木匠:呂宋有一座山,山上會自動長金豆。萬曆皇帝得知後,以為這件事是真的,於是,便派了幾名福建官員前去了解事情真假。
但不曾想,他這樣的做法卻證實了謠言。如此一來,本就十分忌諱中國的西班牙更是害怕,它擔心大明帝國想開拓國土,跟自己爭奪呂宋。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越來越排斥漢人,甚至產生了殘害或屠殺漢人的想法。當時,察覺到了西班牙意圖的漢人不願意任人宰割,他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
於是,漢人聯合起來,搞了一場大起義。但可惜的是,因為缺乏武器和軍事理論的指導,他們僅僅堅持了四十天就宣佈起義失敗。之後,為了懲罰漢人,西菲當局召集各方勢力發動了一場對華大屠殺。據統計,至少有兩萬漢人死於這場屠殺。
據《呂宋華僑叛亂實錄》的作家說:大屠殺後,“八聯”已成灰燼,僅剩四百人。又有一文獻說:大屠殺後,馬尼拉地區只剩下華僑四百五十七人。另一估計說:生者不足八百。同時,這場大屠殺也給呂宋的經濟帶來了致命一擊:嚴重缺乏物資,經濟更呈現下滑趨勢。
而後,西班牙殖民者對在呂宋島的漢人更是大力欺壓。終於到了1639年,各地漢人實在容忍不了這種折磨,再次聯合起來發動起義。在這次起義中,各地漢人堅持了將近四個月。同時,西班牙也被華僑們逼到了絕路,並最終又陷入到了殺戮的困境,無數的漢人和天主教徒死在了西班牙的屠殺行動下。
此時回想起這些事情,總督岡薩雷斯的心中已經下定了主意:如果讓大明帝國順利收回臺灣島,以如今大明帝國對外的強勢來看,下一步多半是會將目光投放在呂宋方向,所以出兵支援荷蘭人勢在必行!
於是總督岡薩雷斯對荷蘭信使說道:“秉承著西班牙與荷蘭的深厚友誼,以及兩國的共同利益,本督決定出兵,調集呂宋各地的精銳軍隊和艦隊,在一個月內抵達臺灣島參戰,請回復揆一總督,務必要堅持下來!”
得到了肯定的回覆,荷蘭信使大喜,當即說道:“願上帝福祉照耀荷蘭與西班牙,驅散東方帝國帶來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