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四十四章 日不落被擊落了

角硬水北岸。

寒風之中,明軍各部集結完畢,李定國從軍中以及廣西各地調集的火炮,數量達到了一萬四千多門,其中有九千多門都是各式紅衣大炮和佛朗機炮,至此明軍的火力已經遠遠超過了河對岸的英軍。

此時廣西總兵官李巖率軍在最前方,廣東總兵官黃得功率部在後跟進,雲南總兵官沐天波率部又次之,湖廣總兵官高傑在最後。

李定國、賈洪雨、陳默成三人所在的中軍,此時也設立在廣西軍陣之中,在最前沿指揮大軍作戰。

而在角硬水南岸,喬西普此時已經緊張到了極點,己方只有兩萬八千正規軍,以及四萬印度土兵,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戰,印度土兵也損失了一些,眼下只剩下三萬多一些而已。

可以說,此時的英軍在兵力和火力上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

而且就在幾天之前,就在安南北部海域,大明帝國的南洋艦隊突然出現,在冬季早晨的冰冷晨霧中,對停泊在簡易港口內的英軍艦隊發起了突襲。

這場海戰便是後世皇明海軍學院收錄的經典戰例,也是南洋艦隊總兵官鄭彩、副總兵洪旭的成名之戰:北部灣突襲戰。

在這場大海戰中,南洋艦隊以各式戰艦五百艘的全部兵力投入戰鬥,而英軍包括十二艘戰列艦在內的八十五艘戰艦,以及兩百三十艘武裝商船組成的艦隊全然沒有防備,除了少數在外圍海面上警戒的戰艦和武裝商船及時做出反擊外,絕大部分的戰艦和武裝商船都被擊沉在簡易港口內外。

而且,總兵官鄭彩乘坐的南洋艦隊旗艦戰列艦昭烈號,更是在混亂的戰場中上演了一幕“單騎突進”的好戲,這艘大明帝國最新式的戰列艦直接衝進了英軍艦隊之中,兩側的七十八門重炮同時開火,一路前進一路開火,先後擊沉了英軍的兩艘戰列艦、四艘其餘戰艦,以及九艘武裝商船!

這場海戰結束之後,南洋艦隊以沉沒七艘戰艦的代價,幾乎全殲了英軍的全部戰艦,並且繳獲了停靠在周邊的大批運輸船,以及堆放在岸邊的大量糧草物資。

至此,英軍的海上支援,以及絕大部分的補給都被明軍切斷,喬西普率領的英軍成為了一支徹頭徹尾的孤軍。

而今日,這支孤軍正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北面的明軍已經搭建好了十幾架浮橋,而英軍的火炮卻並沒有開火。

因為就在北岸,包括喬西普在內的所有人都能看得清楚,北岸明軍那些密密麻麻的各式火炮,一旦英軍的火炮開火,可以想象,北岸明軍的大量火炮將會全力還擊。

所以人就是這種奇怪的動物,即便是結果已經註定,但是隻要還處於過程之中,人的心中就會有一絲僥倖,就不會做出反抗。

很快,北岸李巖已經下令所部各營駐防軍開始透過浮橋,大量的虎尊炮和火箭炮車也已經開始轟鳴起來,朝著角硬水南岸的河灘一帶密集轟擊,以掃清英軍修築的一些防禦工事,殺傷企圖阻擊的英軍兵力。

事已至此,喬西普只好下令各部火炮開火,同時下令所有的印度土兵在岸邊兩裡之內列陣,準備作為第一波阻擊兵力投入作戰。

而兩萬八千英軍正規軍,則是在後方三里外集結,喬西普現在寄希望於那些印度土兵可以穩住陣腳,希望明軍一旦傷亡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退回去,也好讓自己從容撤走。

畢竟此時的印度土兵還算是可用,英軍也驅使著這些土兵在南亞一些戰場上取得了一些戰績。

可是現實卻讓喬西普大失所望,隨著明軍各部將士陸續透過浮橋,明軍虎尊炮和火箭炮車也隨之停止射擊,隨即北岸的紅衣大炮和佛朗機炮開始全力開火。

在喬西普看來,明軍的炮手都是非常精銳的,甚至放在歐洲也是難得的精銳。

因為這些炮手射出的炮彈可以非常精準的落在印度土兵的戰陣周邊,並且隨著那些已經列陣完畢,並且開始向南推進的明軍軍陣,明軍的炮火還可以不斷向南延伸!

其實喬西普不知道的是,此時明軍各部的炮手不但識字、懂得算學,而且都要輪流到各地新式學校中進修,每年還要派出骨幹到皇明軍事學院學習。

在此戰中明軍使用的戰術,就是新版步兵操典中記錄的新戰法:步炮協同作戰。

當然了,此時的所謂步炮協同戰法還非常的粗糙,明軍鳥銃手橫陣只能緩慢的向前推進,因為明軍的炮火延伸速度是快慢不定的,而且誤差也是很大的,甚至有時候還要停下來等待炮火移動才行。

不過即便如此,這種戰術在這個時代,也算是一種非常超前的戰術了。

甚至到了數十年之後,當歐洲爆發了全面戰爭,大明帝國帶著朝鮮、日本、安南、印度等十幾個亞洲國家參戰,正式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明軍使用的步炮協同戰術還讓那些歐洲強國瞠目結舌。

甚至後來的法國陸軍元帥都曾感嘆道:“其實所有人都知道明軍的戰術:火炮轟、步兵衝,步兵衝完火炮轟,火炮轟完步兵衝,甚至步兵跟著炮火衝!你出兵反擊吧?騎兵抄你後路,然後火炮轟完步兵衝,你按兵不動不反擊吧,就只能等著被火炮轟完,再被步兵衝!就這樣一成不變的打法,硬是從萊茵河打到了英吉利海峽,整個歐洲都無法抵擋!”

而此時,身為第一個見識到明軍最新戰法的歐洲將領,此時喬西普的心中是非常崩潰的,因為三萬多印度土兵已經在明軍猛烈的炮火,以及協同開火的步兵火力中徹底崩潰了。

漫山遍野的印度土兵潰逃下來,這樣的場面非常壯觀,讓那些精銳的英軍士兵也產生了動搖,軍陣中頓時響起了喧囂聲,這樣的場面是英軍之中從未出現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