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四章:抓住時代的脈搏

05年左右推出的校內網,後更名為人人網,08年推出的開心網,以及09年才推出,卻後來居上的鑫浪微博。

其中,校內網主打的社交群體是大學生,透過實名認證的方式,進行精準定位,讓全國各地的大學生都可以在平臺上找到自己的初高中校友。

然而,它的成功之處,也恰恰是他的失敗之處。

對大學生而言,渴望與分佈在天南海北的校友建立交集,在同一個平臺進行交流互動,所以校內網一經推出,便迅速被學生群體接受認同。

可隨著學生群體相繼走入社會,成為職場中人後,校友這個圈子就顯得有點小了,他們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和曾經的校友一通瞎侃,分享各自學校的趣聞樂事。他們閒暇之餘的交際,開始向同事這個圈子轉變。

因為意識到自身的侷限,校內網後來想過轉型,改名為人人網,即為人與人交流互動的平臺,只是因為諸多因素,沒能轉型成功,逐漸被時代潮流給淘汰。

至於08年推出的開心網,主要針對的群體是辦公室白領,靠著曾火到不行的搶車位,開心農場等社交遊戲,幾年內使用者就破億。

然而,因為太過依賴於遊戲,而忽略了社交的本質,當那些經典遊戲慢慢失去熱度,並被其他公司跟風模仿之後,開心網也就很快失去優勢,風光不再。

至於後來居上的微博,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鮮明的,是把社交做成了一個偏媒體屬性的平臺,把粉絲經濟做的出神入化。

透過粉絲眾多的明星使用者,以及各界名人為紐帶,帶動成千上萬的使用者入駐平臺,很輕易的就開啟局面。

在當時,不管是三線明星還是一線明星,如果自身沒有足夠硬的背景,最不敢開罪的就是媒體,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全部來自於粉絲,一旦被媒體給惡意抹黑,很容易受輿論引導的粉絲就會拋棄他們,他們的地位也將就此失去。

因而,他們很需要一個可以向全國人民發聲的平臺,而微博就很好的契合了這點,把這些名人給請到微博平臺上開設賬號。

靠著這個紐帶,粉絲們自然會紛紛湧入。

而隨著微博的影響力擴大,以及傳統媒體的逐漸沒落,越來越多的名人,甚至是政府機構,都湧入其中開設賬號,徹底奠定了它社交平臺的霸主地位。

從這三家平臺的發展歷程來看,顧恆最傾向的當然是做微博,只是這年代,技術絕對達不到要求。

遠的不說,光一個及時推送訊息的功能,在如今就很難做到。

微博博主發一條資訊,就會被及時同步到所有粉絲的個人頁面,這個功能在多年後一點不出奇,但放在眼下,就是一道邁不過的坎,這是當前的技術水平所決定的。

所以,從技術難度上來講,最好攻克的,應該是校內網。

但要想做這個,一開始的定位就決不能只侷限在學生群體。

靠校友交際,可以把全國廣大的學生群體給拉攏,另外靠社交遊戲,可以把上班族以及其他年輕群體給拉攏。

至於更廣泛的受眾群體,顧恆暫時沒考慮。

在2002年,國內上網的主力軍,就是偏年輕,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學生和職場人士,抓住了這兩大群體,就等於抓住了當前網際網路時代的脈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