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這個詞,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才慢慢流行開來的。
其中最先被冠上這一稱號的,是在政策開放以後,赴內地投資的外商,其中港商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個群體。
是以,“香港老闆”這個詞一度成了富裕階層的代名詞。
不過,隨著時間推進到2004年,富豪已經不再是港省人的專有名詞,內地各行業的迅猛發展,讓一些抓住了機遇的人,在短時間裡便積累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身家。
在內地很多人眼裡,這是真的難以想象!
要知道,時間往前推個二十年,那時候萬元戶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有錢人。而如今,僅僅只是一代人成長起來的光景,真正的有錢人竟然已經用億為單位來計算身家。
據2004年最新推出的胡潤百富榜顯示:
百富榜排第一的黃廣育,身家已達105億,行業:國美電器、房地產。
排第二的,陳天喬,身價88億,行業:線上遊戲。
而顧恆,此次也榜上有名,而且排名還在前十,以58億的身家,位居第七。
值得一提的是,其前一位,排第六的,是一位李姓富豪,行業:保健品直銷。
被一位賣保健品的給掀翻在地,顧恆有著淡淡的憂傷,心裡頭有句麻賣批不知當講不當講。
事實上,在一開始,當胡潤提出採訪要求時,並表示如此才能更好的估算他的身家時,他其實是拒絕的。
雖說他的發家史很清白,不像一些未上榜的隱形富豪那樣經不起推敲,卻也不想自己顯得太過高調,畢竟這世上,想著不勞而獲的眼紅者從來不在少數。
而另外一點,則是他覺著如今的所謂富豪榜,實在是沒什麼含金量,顯得太Lo。
黃廣育靠賣家用電器能賣出一個首富出來。
一個《傳奇》,直接造就了一家上市公司,並差點讓陳天喬解鎖了國內首富的稱號。
這些在如今環境下才能解鎖的成就,放到十來年後,你敢信?
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排第三的富豪,有涉足航空、房地產與電信行業。從事這些高階行業卻被一個賣遊戲的和一個賣家電的給掀翻,你敢信?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擁有恆創的顧恆,在這次的百富榜上,卻是被一位賣保健品的給掀翻了。
而在他之後的網易丁雷,則是以五十億身家,和唐僧扮演者的夫人,以倒賣古董傢俱到港臺地區發家的陳女士並列。
一位位富豪從事著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產業,就迅速登榜,這既是時代賦予的特殊性,也是顧恆認為如今的富豪榜沒有含金量的原因。
放到十多年後,真正的富豪榜靠前者,哪個不是某領域的大咖,他們的企業哪個不是持有一兩項別的企業根本無法取代的核心競爭元素的?
BAT三巨頭就不說了,其他諸如順豐的物流、小米的手機制造與銷售、美的家族的空調製造與銷售,都是靠著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從諸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才輕易不會被撼動,算得上是真正具有含金量的企業。
至於如今這些榜上的富豪,雖然也稱得上人傑,但他們的目光僅僅鎖定在“逐利”二字上,公司缺乏可以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依舊屹立不倒的核心競爭力,若是不及早轉型,註定無法成為下一個時代的主角。
也是因為這些原因,顧恆拒絕了胡潤的採訪。
也是拒絕了採訪,缺少足夠資訊與資料的胡潤,就根據恆創的估值,並將恆創的負債以及分發出去的股份等因素考慮進去,大概給他估算出了55億左右的身家!
於是,幹網際網路不如賣保健品,便成了日後網際網路領域大佬們的飯後談資。
………
言歸正傳,隨著這最新的《胡潤百富榜》登出,網際網路上頓時掀起了一陣瘋狂熱議。
隨後輻射到現實,先是一些小報紙為了吸引眼球,跟著進行了報道。再然後,一些地方電視臺在衡量過後,想著如今是“經濟掛帥”的年代,也開始報道,以此來佐證目前國內“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論證。
可不是,現在億萬富翁都扎堆出現了,還有百億富豪,形勢不是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