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觀眾真正關注的,是經濟形勢,還是富豪的身家,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事實上,那些報道了這一新聞的報紙與電視臺,無一不創造了最近一段時間的銷售奇蹟與收視奇蹟。
就好比普羅大眾對於明星的好奇,大家對於富豪的身家,也是一個極度感興趣的話題,甚至其受眾範圍還要更廣。畢竟如今那些三四十歲以上的人,一般是沒什麼追星熱的,但對於富豪的身家,卻有興趣去了解一二。
這一期的《胡潤百富榜》能夠有這樣的影響力,是其創始人絕對沒有想到的。
在以前,《百富榜》都是以雜誌的形式推出,而一本雜誌的售價卻不菲,一般都是社會精英階層購買,受眾比較有限,自然也就無法產生太大的話題。
而這次,胡潤卻是另闢蹊徑,在人人網上開了賬號,將2004年百富榜的登榜人公佈,竟是在短短兩三天時間裡就有了數十萬的轉發,甚至一度輻射到了線下的媒體機構,引發了全民熱議。
………
胡潤百富榜的推出,讓人人網上關於“富豪”的熱議成了又一現象級的話題。
有熱議的,有質疑的,有詆譭的,也有展開罵戰的。
熱議的內容,主要是那些上榜富豪的身家、其旗下的公司與業務,怎麼就賺了這麼多錢。
質疑與詆譭的,一般都有些酸葡萄心裡:都是一個肩膀頂一個腦袋,憑什麼他們就能賺到這麼多錢?一定存在見不得人的骯髒交易。
自己不努力奮鬥,卻嫉妒別人取得成功的人從不在少數,於是質疑與詆譭的言論一度獲得了不少支持者,然後就此展開各種進攻,有要求上榜富豪公開財產明細的,有要求政府對那些上榜富豪進行調查的……
有詆譭者,自然也有對那些白手起家的富豪佩服與支援的人,於是雙方便展開了論戰。
其中,還有一種論戰不是在支持者與詆譭者之間產生的,而是在地域之間產生的。
起因是一位港省來內地留學的學生,發的一條說說。
其意大抵是,都是一群暴發戶,有什麼了不起的?擁有百億身家的,在港省多的是,像李超人,身家超過千億,一度被評為世界華人首富,甚至還進了世界福布斯排行榜的前二十位,也沒見港省人對此大驚小怪的。
這篇說說一出,雖然也引起了一小部分人的支援,可隨後,卻是在一片口誅筆伐中被辯駁的啞口無言。
有學歷史的回覆:“港省富豪很了不起?往前推個幾十年,20世紀初期,知道江浙滬等地的富商,稱港省人是什麼嗎?鄉巴佬!”
有學經濟的回覆:“講真,港省其實也就是多了幾十年的發展時間,才有了亞洲四小龍的稱呼。以內地如今的發展形勢,短則二三十年,最長不超過五十年,內地絕對會有不少省份的經濟總量超過港省,也會有財富比肩甚至超過李超人的富豪。”
有學政治的回覆:“我敢打賭,港省的未來,要是不背靠內地的人口紅利,整體的經濟形式就會像現在的港省電影一樣,陷入停滯,甚至是後退!”
…………
對於網上的熱議,人人網除了對那些不負責任的惡意詆譭者,亦或者是那些有意引發兩地矛盾爭端的,採取封號處理外,整體上是實行的“輿論自由”的模式。
甚至,一些恆創員工還在人人網上為自己瘋狂打Call。
“內地富豪榜第七,我老闆,就問你們怕不怕!”
不知是誰最先在人人網上掛出了這一動態,隨後便在人人網與YY語音的個人標籤欄裡瘋狂流傳。
再然後,國美與勝大等一些上榜富豪的員工,有人人網和YY語音賬號的,也競相模仿。
於是,就這樣,《富豪榜》所引發的熱議,在十二月的網際網路上經久不息。
這一幕,讓不少人再一次看到了網路資訊的傳播速度之快,也讓人人網的影響力,悄然間又上了一個臺階。
最直觀的影響就是,那些榜上有名且處於輿論中心的富豪,其旗下公司業績,在榜單登出後,都有較為顯著的增長。
在弄明白真相後,一個個開始聯絡人人網,打算投放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