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五章 斷其後路

校尉們的建議不可謂不合理,但顯然缺乏更深層次的考量。

決定平叛勝利與否的是朝廷派遣的三路大軍,而這三路大軍中重中之重又是盧植部這四萬人馬。

如果刨除可以站在上帝視角下的趙普,所有人對這場決戰都是信心不足的。

一是人數相差懸殊,四萬對近二十萬。在冷兵器時代,拋開絕對人數優勢談戰鬥力顯然並不現實。

二來黃巾軍並非是強弩之末。雖然他們長社戰敗,波才被殺,但餘眾很快就推舉了渠帥彭脫為首,繼續在東郡和汝南一帶與漢軍作戰。由於他們的牽制,皇甫嵩和曹操並不能與盧植匯合,共討張角。

而冀州的黃巾軍主力,除了在盧植手上有些無關大局的敗仗。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幾乎侵佔了整個冀州。可謂氣勢洶洶。

所以,從更長遠來說,幫助盧植擊敗黃巾軍主力,才是最重要的事,否則,一旦盧植戰敗,以安平軍的兵力以及戰鬥力,即便拿下了高邑和廣宗。等張角回過頭來,照樣會吞掉他們,而且包括博陵和安平都難逃一劫。

李博顯然是能夠看透這些利害的有識之士。

他這時越眾而出,拱手道:“此舉不可行,凡事須講輕重緩急。就平叛來說,盧將軍為主,我們為輔。一旦主將戰敗,我們的勝利那時候就顯得微不足道。

縱然如果盧將軍果真大破張角,我們斷去了他們後路,這樣更有利於盧將軍擴大戰果。可盧將軍假若失敗呢?盧將軍若敗,試問我們能抵擋張角的大軍嗎?

因此子陵認為儘管與盧將軍合兵一處更費周折更冒風險,但卻是更穩妥的做法。”

這與崔超的想法不謀而合,崔超幾乎要下決定了,只是他最倚重的謀士還沒有講話。

“安定為何低頭不語?”他不由看向趙普。

趙普尚在醞釀語言,李博所言句句在理,且直接點出了問題的關鍵,盧植能否獲勝。

他當然是知道的,盧植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數戰擊潰張角,迫使張角龜縮在廣宗,最終病死在那裡。

可這話說出來是沒有人信的。

“崔公容我再思考一會。”趙普拱手道。

現在的局面是他之前不曾料到的,他以為只要聯絡到盧植,就可以配合盧植擊潰黃巾軍主力,這樣躺著都能到功勞。

但是這時候的通訊完全阻斷了他的計劃,斥候根本無法穿過黃巾軍腹地。等一切明瞭,已經是盧植與張角決戰的前夕了。

大軍開奔鉅鹿郡縱然趕上這場大決戰,也只能吃個殘羹剩飯,運氣不好,戰役都結束了。

顯然,在知道盧植必勝的前提下,突襲廣宗斷去張角兵敗後的退路是上上之選。

這樣有顯而易見的幾個好處,第一,使張角腹背受敵,儘可能快的結束黃巾之亂。

歷史上張角在被盧植擊敗後,枯守廣宗達三月之久。在此之後,盧植被左豐陷害,被靈帝革職查辦投進了大獄,判處減死罪一等類似現在的無期徒刑)。

接替盧植的董卓被張角擊敗,導致黃巾之亂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生生又被拖了數月。

第二,自然是可避免盧植的這場無妄之災。有盧植這樣的天下名士主持黃巾之亂後的安撫工作,更有利於天下安定。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