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三章 上黨郡(3)

趙普一行人抵達上黨郡境內潞縣時,是他們出行之後的第九天。

此時二月中旬已過,春季的氣息撲面而來,潞縣城外的荒野已經露出了點點綠色。

潞縣的名字來源於城外的潞河,大概位置相當於後世的山西黎城縣。

這地方本來是他們和黃忠相約會面之日,但在來到潞縣的第二日,出現的卻只有周倉一人。

趙普不由眉頭微皺,有不詳的感覺。

果然,周倉說在昨日黃忠準備動身的時候,幷州刺史董卓派人召黃忠去幷州的治所晉城商議大事。

黃忠因此在三五日內可能不能赴約了。

董卓新官上任召集眾太守議事,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董卓想要實施什麼新的執政方針很正常。

但趙普不知為何仍然心裡不踏實,或許是因為太湊巧,也或許是因為他多想了。

總之,在潞縣停留了三日他都忐忑不安,三日後,黃忠果然派人傳來訊息,這董卓想要圍剿境內的黑山軍,所以召集眾太守商議出兵的策略。

這訊息讓趙普如受當頭一棒。

黑山軍在名義上已經是依附於朝廷的編外軍隊,有漢靈帝劉宏冊封的平難中郎將張燕管轄統領。

他不曾料到這董卓居然會有圍剿黑山軍的打算。

不過董卓的舉措雖在意料之外,但其實也是不難理解的。

張燕本人雖然受封平難中郎將,但是其轄制的境地並沒有明確說明,黑山軍的勢力範圍在冀州、幷州和司隸校尉部三州交接地多個郡縣。

其部眾的數量更是驚人,史書記載擁百萬之眾可能非常誇張,這百萬之眾應該是黑山軍勢力境內所有的人口,在其部眾的數量在巔峰之時十數萬還是有的。

這得歸咎於後漢朝廷在黃巾之亂後沒有痛定思痛,反而昏招頻出,比如徵收修宮錢等苛捐雜稅,直接導致本就處於水深火熱的百姓根本活不下去。

在餓死和落草為寇之間選擇了後者。

冀州、司州皆是人口大州,上黨郡等郡縣也是利於耕種的人口稠密之地,黑山軍在這種情況下實力急速擴張也就不難理解。

由於黑山軍基數龐大又多是貧苦百姓和黃巾軍餘部匯合而成,其內部山派林立,雖是歸張燕統轄指揮,可這等並非正規軍編制的農民義軍管理是非常困難的。

再加上他們沒有明確的安置之地,部眾活躍於中山國、常山郡、趙國、上黨郡、河內郡、太原郡等眾多地區。

如此數量龐大的軍隊基數,加上是招安而來,後漢朝廷自然是不會給他們糧餉等補給,因此他們仍舊是半賊寇性子的生存方式,多數的物質都是靠劫掠而來。

幷州境內的上黨郡和太原郡就深受其害,甚至下轄的多個縣內,黑山軍都遠遠比朝廷冊封的縣令還要有話語權。

董卓在臘月擔任幷州刺史之後,就一直有圍剿境內黑山軍的想法,只是他剛剛上任有很多事務要處理,加上黑山軍廣泛活躍於太行山各山谷之中,冬季不便用兵,他這才一直拖到開春。

上黨郡是黑山軍廣泛活躍之地,趙普猜測董卓用兵得重點地區必然是上黨郡南都、潞縣等地。

這些地區均是幷州與冀州和司隸校尉部的交接之地,也是深藏煤礦的地區。

董卓突如其來的軍事行動,幾乎意味著這次探勘煤礦計劃的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