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棋之子孟青?”
南十八.剁文通兩人都是一驚,幾乎同時就想,孟拱的兒子怎麼會到了河中?會不會有人假冒?
兩人不由對視了一眼.一個眼珠直轉,一個眉頭微蹙.都沒說話,片竟過後,還是來通稟的趙幽燕有些不耐,“兩位大人,末將還有許多事要做.見是不見此人,還請兩位大人示下.照末將看啊.不用那麼費心勞神,這人八成假不了。。。。。。。。其實要真是孟白頭的公子,咱們處置不了,不如直接送到大帥面前得了。”
他在趙石身邊日久.對這兩位都熟悉的緊.加之自家姐姐還是皇后,根底分外紮實.說話也就隨便了些.並無多少敬畏之心,若是換了旁人,斷不會這般冒失。
南十八轉眼笑了.點著頭道:“趙都尉說的有理.但就這麼送過去給大帥可不成.不管是真是假,還要知道對方來意才好,不然的話.大帥。。。。。。。軍務繁忙,咱們可不能再行添亂不是?”
孫文通點叉附和.“這是好事,人在哪裡?咱們總得見見.多問上兩句.沒壞處。”
被這兩位軟綿綿的一頂,趙幽燕雖說覺著這兩位分外的不痛快,但也沒有什麼話說.其實他哪裡知道,別看這兩位除了初時有些吃驚.之後神色便都淡淡的.其實心中哪裡會這般平靜?
不說大喜過望吧,也差不多了.可能河中秦軍中許多人對於後周名將孟拱的名字已是耳熟能詳.但對於其子孟青卻不甚了了.但河洛戰報傳到河中,必定要經過他兩人之手.哪裡會不曉得孟拱這個兒子?
後周洛陽守軍先鋒悍將,少小從軍.隨父征戰,孟拱因罪失勢,隱於洛陽,孟青隨之左右.河洛之戰,孟瑰率軍出洛陽.擊王佩部.便是他這個兒子率敢死之士.趁夜披王佩大營,追敵數十里,困王佩於新安.後又率兵阻擊秦軍援兵.激戰竟日,不敵而走.卻非戰之罪.而是麾下兵卒頗有不堪罷了,不然的話.河洛戰局很可能因為那一戰而改寫。
這樣的大將.便是秦軍之中.也是少見.何況後周?若非被其父孟拱掩住光芒,必定也會因這一戰而名揚天下。
這樣一個人.卻來了河中,若不是冒充的.那。。。。。。。。那麼,洛陽必有大事生矣.兩人如何不驚?如何又能不喜?
趙幽燕回身出去,不一剩,便帶了一人進來.南十八.孫文通見了,起身相迎.心中卻是暗道.這人生的好生雄壯,竟與杜山虎,張嗣忠等差相彷彿,也只有這般漢子,才能身先士卒.帶兵衝陣.無往而不利吧。。。。。。。。
不待幾人說話.帶人過來的趙幽燕悶聲告辭.本來吧.對於這孟青還有幾分好奇,但相談一番,卻是覺著吧,別看這漢子長的威猛雄壯.頗有豪傑之相.但說起話來.卻總是文幫幫的.讓人覺著彆扭.與秦軍軍中將領們的豪爽不拘小節大是不同.無時無剩不給人一和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讓他那點好奇心立馬消了個乾淨,所以既沒有什麼惺惺相惜.也沒有什麼一見如故,雖說也知此人非同小可,但卻再沒有半點尋根究底的意思.將人帶到了,那是掉頭就走.分外的乾脆。
南十八.孫文通兩人此時也不會在意這個.任其離去.注意力便都集中在了眼前這條大漢身上工
其中寒暄相談不必細說.以兩人之城府手段,別說年紀尚青的孟青不是對手.便是孟拱親來.也定然被這兩人繞來繞去的.把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加之孟青也無隱瞞之心.一番長談下來,直過了一個多時辰.兩人已是確走,這人便是孟拱之子無疑.於是好言撫慰兩句之後,便立即命人為孟青準備住處,明日再為孟青接風洗塵等等。
直到將孟青送出廳堂,兩人重又落座,歡容漸斂,沉默良久,南十八嘆息一聲.“孟拱已死.後周氣數又剩得幾分?可嘆。。。。。。。。
孫文通也是觸景生情,滿臉的蕭索.搖頭道:“英雄豪傑,卻誤於小人之手.可恨。。。。。。。。。。。”
“天下爭雄.一招棋錯.滿盤皆輸,嫉賢妒能至此.天下英雄.聞之心寒.後周百年之澤,盡矣。”
。。。。。。。。。。。。。。。。。。。。。
唏噓一番,兩人很快就又高興了起來,“孟璞玉一去,錢祖範為何許人天下皆知.洛陽已不可守,今歲必哦無疑。。。。。。。這等訊息.許是已到了長安,只是一來一回,又為機密計,所以至今未至.這卻需有個計較才成。”
孫文通點頭.“不如命人護送孟青回京.大帥那裡。。。。。。。。
南十八沉吟了一下,搖頭道:“將才難得,大帥用兵在即,如此人才.正是堪用.以十八之見.不如順勢送到大帥跟前聽用.也好堅其投我之心了。。。。。。。。”
這話猶有未盡,卻是存了點私心.孟看乃後周降將,異日攻滅後周.當有大用,現下留于軍中,即便將來趙石不能領兵攻伐後周,他也算在孟青這裡留下了些善緣,顯然.在與孟青相談之際,他便已知道.殺父滅門之仇.不共戴天.恨不能當即領兵殺入開封的.哪裡會願意去長安?
所以來日他轉到孟青帳下.定然能親眼見到後周覆亡,說不定,運氣好點,還能手刃大仇.消卑心中怨恨,到得那時.才是了無牽掛.之後悠遊山林.何其快哉?
就算剁文通心有丘整,卻也無法從一句話中.想到這位有這般長遠的一番打算.只是就事論事道:“此人干係重大.還得看朝廷怎麼說。。。。。。。。。。不過文通還是以為,大帥偏喜行險,無論勝敗,皆非用兵正道.此戰。。。。。。。。”
說到這裡.他搖了搖頭.到底沒說出什麼不吉利的話來。
這說的就是另一件事了.臘月間.臨汾那邊的戰報.軍令.以及趙石的親筆信箋便到了解州,旁的到也罷了.不會出乎兩人意料之外,但趙石的親筆信箋卻讓兩人著實吃了一驚。
大軍欲強攻河中重鎮.汾州.兩人不能不吃驚.對於河中戰局.兩個人都有些清晰的把握.若說攻取臨紛.對於戰局還有些益處的話,那麼強攻紛州在兩人眼中.就是個得不償失了。
這其中的計較就不必細說了,和之前趙石所想並無多大出入,所以.兩人吃驚之餘,自然一力勸阻.說的直接一些.就是反對了。
書信來往.費時不少.兩人將自己的意思也算是說了明白.但讓人無奈的是,趙石心意已定,不容更改.給兩人的軍令便是,趁此時機.梳理河中府縣.
也就是說.將後路徹底的交在了兩人手上。
兩人勸不動.也只有將憂心壓下.竭力安頓河中新取之地.一個冬天下來.兩人自然累的和什麼似的.幾乎什麼手段都用上了.再也顧不得什麼堂堂正正.什麼王道正道的,只要有用.兩人都不憚於試上一試.最終才算有了些眉目,但也是隱憂重重,如履薄冰.極不穩固:
前方大勝也就罷了.若是敗了:。。。。。了河中一地.其後必然哀鴻遍野.兩人有時想起來,都是冷汗涔涔.這個孽造下去.兩人當為罪魁禍首,千萬冤魂日夜纏繞.就算僥倖不死,之後也再難心安.早晚要遭報應的。
這可沒有半點誇大其詞,若是當初秦軍北來.一直駐軍解州防範來敵也就罷了,就算秦軍退兵,金人重章河中,多數也不過是懲治些臨陣投敵的官吏罷了.百姓就算受創.金人若沒有喪心病狂.也不會將河中當做敵國來看待才是.而今經過這許多措置.一旦兵敗,金人大舉南來.以金人之殘暴.這河中萬千百姓又有誰能逃得過滅頂之災?那時:。。。。。了屠城滅鎮.伏屍遍野.可不是造孽來的?
兩人擔著如此心事.做起事來.雖說還是不遺餘力.但到底心裡壓著一塊大石.這幾個月.真的是沒有一天安生.所以兩人之後商談事情.都有意無意的避開這個話題.不欲鬧心,而今剁文通舊事重提,兩人一下子就沉默了下來.再沒有半點高興的意思了。
最終還是南十八勉強笑了笑.開口道:“用兵之事.十八不甚了了.只盡力而為便是,將來如何.自有定論,無須多想。..
孫文通翻了介,白眼兒.心道.還不是多想也沒用.那位一言九鼎.說打便打.實在有些剛恆,若是在蜀國.這樣的人腦袋也不只掉了幾回了的。。。。。。不過轉念間便又洩氣了下來.這些年耳聞目染,不得不承認,大秦對於武將.著實放得開手,一旦出征.幾乎各個都有專權,沒多少掣肘在畔.打起仗來,真的是得心應手.而當年蜀國。。:了。。了各處守將皆如牽線木偶.幾無自專之權.凡事都耍那些遠在千里之外的朝臣來拿主意.打仗哪有不輸的道理?
不過他這人確實有些固執,還是來了一句“,朝廷旨意至今未到.大帥就不怕。了。。。刁。:”
聽了這話.南十八哈哈一笑“,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說老了的.其實啊,大帥說的也不錯.無功而返.于軍心士氣無益.不若與金人戰上一場.再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