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卷旌旗漫卷不須誇第七百五十七章獻計

第九卷旌旗漫卷不須誇第七百五十七章獻計

總的說來,大秦咸寧七年的河中漢家故地,基本上已算是大秦治下,胡人在北地肆虐數百年,漢家百姓困苦流離,備受欺壓,到了這個時候,民心思安,一旦歸為漢人治下,民心立附,加之河中風議頻傳,更加速了這個過程。

所以,短短半載間,即便戰事未歇,但此時你若在河中諸府縣街面鄉野任抓個百姓過來一問,是想為金人治下,還是歸為秦人屬地,對方多數不會猶豫什麼,在胡人手下當條吃飽喝足的狗,不如餓死在漢人地界之上,起碼死後見了祖宗,也可理直氣壯的說一聲,自己就算死,也是個堂堂正正的人。

民心所向,大勢所趨,便為天命,古今皆然,其中道理,不須細述,而此時的結果便是,河中在這半載間,便以令人震驚的速度穩固了下來,且各處沒有誤了農時,情勢就更好幾分。

而河中府縣,對於nv真人恨之入骨者,不在少數,徵兵之事也進行的分外順遂,河中漢家兒郎,來解州投軍者,絡繹不絕,到得咸寧七年四月末的時候,徵兵已近尾聲。

隨趙石北上河中的五萬偏師,間中屢有折損,但到得咸寧七年四月末尾時,卻已成十萬大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現如今河中新降之地,還供養不了如許大軍,得靠潼關糧草接濟才成,不過隨著時日推移,雖無節度使之名,卻有河中節度使之實的趙石,就地徵糧,將不再是什麼問題。

可以說,此時情勢,有利有弊,對於趙石來說,成敗也許就在一念之間。。。。。。。。

而這個chun天,在趙石而言,卻也分外繁忙,多少大事,懸而未決,多少疑慮,積在心頭,不過可喜的是,終於是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

太原依舊沒什麼動靜,探馬來去,太原大軍已陸續集結,卻只在太原附近未動,看上去,沒有多少南來決戰的意思。

趙石可不認為,是自己將金人打的怕了,一定是有其他原因,致使太原大軍一直未動,可惜的是,軍中探馬,無法探聽金人朝廷動靜,得到的資訊少的可憐,不然的話,便能大致預測一下,總好過在這裡枯等。

許是覺著壓抑,所以,為振奮軍心士氣計,趙石決定,今日在汾州城南閱兵。

大將巡閱軍威,乃軍中常有之事,但這一次,趙石卻是依足了規矩,讓大軍各部chou調jing銳,組成陣列,從汾州城南外的空地處行過,且不禁百姓士紳觀演。

這麼一來,刻意而為之下,場面可就大了,有心無心的都要來觀瞧打敗金兵的漢人雄兵到底是個什麼模樣,汾州左近百姓有些惶恐,但那些膽子稍大的年輕人卻還是禁不住好奇,到來觀看,而士紳望族,被刻意告知之下,更不敢錯過這個機會,到了時候,便早早來到,一來確實想要瞅瞅秦人軍旅是何模樣,二來也有獻媚之意在裡面。

故而,到了正點,從汾州南城城牆上望下去,真個是萬頭攢動,人山人海,但這許多人聚在一起,在軍兵將校維持之下,卻並無多大的動靜。

趙石率眾將出現在城頭,城下的人群sāo動了一下,所有人都在抬頭觀望,汾州一戰,大將軍趙石趙柱國之名,實已傳遍北地,有著切身之痛的汾州,對其人更是敬畏莫名,也不知是誰,先自跪拜於地,接著,就好像推到的骨牌一般,迅速蔓延開來,片刻之後,城下百姓,已再無一人站立,放眼望去,皆是跪伏於地的人頭。

場面震撼人心,隨於趙石身側的眾將,心頭大震之下,不自禁的都退於趙石身後,將趙石讓了出來,趙石獨立城頭,左顧右盼之間,自得之餘,直覺豪情滿懷,直yu放聲高呼,這樣的場面,確實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但感覺卻很是不錯。。。。。。。。。。。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低聲在他身畔道:“大帥。。。。。。。。快讓他們起來,若有人趁機luà麻煩了。”

好似醍醐灌頂,片刻的狂熱如湯化雪般消逝了開去,沒有回身,趙石已經當機立斷的沉聲道:“讓他們都起來,可以開始了。。。。。。。。。”

軍令一下,迅速便傳到了城下,在軍卒大聲喊話之下,城下百姓這才陸續起身,與此同時,隆隆的軍鼓聲響起。。。。。。。。。

趙石神sè不動,背後卻是有些發涼,今日若有人喊上一句,大將軍千歲,大將軍萬歲什麼的,可真就有些不好說了,相比之下,方才那點沾沾自喜頗有點犯傻的意思,真可謂事事皆有學問,一個不慎,也許就能生出許多風bo,不過想想也是,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一言一行,也容不得有半點馬虎,聽上去有些累,但箇中滋味兒,平常人哪裡能知道一定半點?

回頭望去,眾將環繞,但聽方才的聲音,明顯有些陌生,眼睛稍微一掃,就定在了一個年輕人身上。

這人二十歲出頭年紀,身子不高不低,膚sè微黑,眸光靈動,與大秦多數將領一般,身子結實,帶著一股jing悍的味道,濃濃的短鬚,鼻樑高聳,一身校尉軍服,頂盔貫甲,按刀而立,看上去很是英武。

張鈺,鳳縣人,十八歲從軍,咸寧四年入國武監,以學軍身份隨軍來河中,聰慧而又膽略,為中軍虞候江遊所重,點為學軍之首,後徵練新軍,此人出力頗多,治軍嚴謹,待人寬厚,賞罰卻明,有大將之風,遂拔領新軍,為趙幽燕之副,領兵來汾州效力。

論起軍中履歷,可謂簡單的很,但也正是出身國武監的將領的特點,可以想見的,隨著國武監出來的生員越來越多,這樣的年輕也將在軍中漸漸開始嶄lu頭角,張鈺不是第一個,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

趙石有些讚賞的對年輕人點了點頭,有些人,總會有意無意間閃現出亮點,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會展lu出光芒,但只要是金子,就有了發光的本錢。

這個年輕人心思靈動,能在那樣一個時候出言,可見也很有些膽量,就是不知領兵打仗會有如何表現,不過只前面兩點,做個參軍,已經夠格。

年輕人顯然明白,短短一句話,前程也許就是光明無限,見趙石看過來,他眼中的熱切根本無法掩飾,但卻又有些手足無措,不一時,便已有了臉紅脖子粗的架勢,年輕人的生澀,一覽無餘。

趙石轉過頭,心情舒暢,經過國武監鍛造的年輕人,總歸都不是一無是處,這讓他很有些驕傲和滿足,他的麾下,充斥著這樣的年輕人,天下強軍無數,但他所率的,卻是最有朝氣的,也是最獨特的一群軍人,也許在將來會打一些敗仗,但只要有這些年輕人在,便無人能擋住自己的腳步。。。。。。。

chā曲已過,略帶驕傲的目光投向城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