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高速全文字線上閱讀!
(阿草求點月票?用嗎,不用嗎,大家說了算,呵呵。)
“國公,如此……可非同兒戲……”
周仿頓了頓,隨後直接點明,“遷陵,勞民傷財之舉也,天下未定之時,陛下竟若欲大興土木,為臣者,當力諫之……”
趙石面無表情的瞅了大義凜然的周仿一眼,心道,這又是一個方正之人,不過到也不奇怪,周仿乃前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的學生。
前同門下平章事李圃就是有名的老實人,在朝堂上更有剛正不阿之名,老師如此,學生會是個什麼模樣,也就能想象的出來了。
而這幾年周仿行事,也確實有著李圃的影子。
在這一點上看,李圃不如楊感多矣……
當年,同門下平章事楊感,為相二十多年,號稱門生故吏,遍佈朝野,但人家楊感退下去的時候,可沒太顧及家族興衰,也沒做什麼手腳。
李圃雖然有著方正之名,但時至今日,卻還隱約透過周仿等人,保持著對朝堂的影響力。
看上去,李圃比楊感更有作為,但實際上,已然淪於下乘……
當然,能這麼評價前後三位同門下平章事的人,這世上可沒幾個。
因為起碼,你不能道聽途說,要見過這幾位吧,只這一點,就能將很多人排除在外。
而趙石,如今正是歷經三朝的朝廷重臣之一。
既然已經說到這了。趙石也不會藏著掖著,在此事上,他差不多就算是個傳話之人,有些事情,聽上去高深莫測。
其實那都是不知內情之人的臆想罷了,皇帝近臣這樣的字眼,不是說笑的,並不是趙石多有先見之明。這事上,其實只能證明一點,那就是趙石比周仿更得皇帝陛下信任而已。
“周大人……”
趙石稍稍加重了語氣,“陛下這些年的心願,你我盡知……大家都想做個名垂青史的賢臣,陛下雄才大略,又如何不想做個明君?”
“規勸陛下。乃我等為臣者之本份。但話說回來了,想做命世之良臣,只知道說些逆耳之忠言,就能成了?”
“事情拖了這麼久,陛下耐心漸盡,今日是御駕親征,明日可能就要巡幸天下……而有些事,你阻了。旁人可能便要趁機邀幸於陛下,如此下來,必生禍患,而堵不如疏的道理,想來周大人應該比我清楚吧?”
如果此時站在趙石面前的是前同門下平章事李圃,不管趙石說的有沒有道理,必定不會再說什麼,甚至很可能會拂袖而去。
但周仿嘛……年紀雖然比趙石大出一截,但從朝堂資歷上。卻儼然屬於小輩兒。
趙石的話說的確實有點重,與教訓無異。但周仿卻只能聽著。
在大秦成武十三年的今日,晉國公趙石的權勢。已然來到頂峰,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形容,並不為過。
武臣到了這個位份上,別說周仿,即便跟皇帝陛下拍桌子,若沒有太多變故,皇帝陛下也只有乾瞪眼的份。
周仿斂目沉思,心裡並沒有多少憤怒,只是在思索著趙石話中之意,確實也並未覺得這樣的談話有多麼不妥……
良久,周仿再次拱手為禮,“國公所言極是,受教了……只是,此事還需從長計議,陛下那裡,還請國公多做規勸。”
這話裡的意思也不淺,拖延是一方面,另外,也還在表達自己的不滿。
所謂從長計議,變數之多,誰都清楚。
趙石暗歎了一聲,耐心的放緩語氣道:“周大人啊,這麼說吧……今時今日,是什麼樣的情形,咱們清楚,陛下又怎會不明白呢?”
“遷陵之事,事關社稷,如此大事,還用得著咱們規勸?陛下想要的,無非是一個承諾,難道說,周大人,乃至於諸位中書臣僚們,連這點事都承擔不起?”
說到這裡,趙石不再看周仿,而是漫步前行,幽幽的拋下一句,“大同行宮修了多少年了,現在還沒修完呢,你見陛下催過沒有?有些事啊,既然必須去做,那怎麼做,不是得看咱們嘛,難道想讓陛下親自挖溝填壕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