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盛會

求情的人多,太醫署的人卻不過情面,這裡畢竟是皇城之下,太醫署也不是一個能夠傲視王侯,多強勢的衙門。

於是,太醫署的人開始奔走於晉國公府和香侯府之間,晉國公府這邊兒到是痛快,直接告訴他們,去問香侯府的主意,那邊定了,這邊也沒問題。

在香侯府中不知陪了多少笑臉,說了多少好話,又請香侯府中幾位貴人說話,這才將名額定了三十。

香侯府的女人們揚眉吐氣,順便佔了幾個名額,得了實惠,連香侯府府主陸飛翼,在歡喜之餘,也說了一句,晉國公為人大氣,咱們這個情欠下的可不小。

可見,這次香侯府出的風頭著實不小。

之後,長安之內,也就越加熱鬧了起來。

誰家獲得了請柬,是誰誰誰送過去的,又是誰誰誰接的,送去的人又得了多少賞錢等等,都成了人們的談資。

你瞧,這和大考之後,有多相像?

而到了正日子,關注的人是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反而動靜小了不少。

只因為地方選在了長安城西,承恩湖畔的桃林之地。

那是什麼地方,滿長安打聽打聽,沒有人不知道的。

那裡是大長公主府的地盤,靠著國武監,雖說常年不禁遊人,但卻是長安附近,鮮有的清淨之地,誰也不敢在那樣一個地方放肆。

到了那裡,王公下馬,百官除轎,幾與皇宮內院無異。

這樣的地方,自然不會有人想去圍觀什麼。

事實上,有羽林左衛把守,國武監生員巡弋左右,這次杏林會,能得親眼目睹的,寥寥無幾,大家也只能琢摸著,過後聽聽訊息了。

而到了這個時候,承恩湖畔的閒雜人等,可一點都不少。

並不是說此次杏林會真正牽動了多少大人物的心。

而關節之處在於,能夠在杏林會上揚名的人,必定是生死人而肉白骨的醫中聖手無疑。

若能得一位如此人物到府中坐鎮,說句不好聽的,大家也能多活幾年不是?

所以,在承恩湖畔左近探頭探腦者,無疑都有著不凡的來歷。

有的人呢,已經得了承諾,等到杏林會一結束,就趕緊把人迎回去,別讓旁人斷了道,有的呢,則想看看哪位不錯,有著真本事,也好事後相請時,有的放矢。

當然,其中幾位翹楚人物不提,那根本不是旁人能夠惦記得了的,估計過後不是進太醫署,就是要被晉國公府或者香侯府延攬而去,甚至公主府這邊也有可能。

這些地方,都是世間一等一的門戶,又佔了先機,想在他們手上搶人,就算長安李氏最興盛的時候,估計也要三思而行,何況旁人了。

不過這次杏林會別看前些時弄的這般熱鬧,但實際召開的時候,還是出乎了人的意料之外太多太多。

首先,當杏林盛會開始的時候,聖旨也到了。

皇帝陛下隱隱切切,勉勵有加,一下就讓此次盛會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在市井當中,是一樁佳談不錯,但在真正的大人物眼中,卻又不同。

這些不用細說,之後,又有靖佳大長公主親臨,旁聽諸位名醫論學,一下又為此次杏林盛會新增了無數旖旎的色彩。

好在,大將軍趙石和香侯府府主陸飛翼都沒過來,算是給太醫署留足了顏面,不然的話,太醫署這邊到底還能有多少存在感,真的難說的很。

而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杏林之會,一開就是近二十天。。。。。。。。

名醫們進了桃林,便好像消失了一般,再沒露面。

若非從第三天開始,每日有人出桃林,傳書回太醫署,從太醫署又傳出訊息,誰誰誰又拿出了什麼方子,誰誰誰又有了多新穎的建樹,或者誰誰誰發現了多珍貴的藥材,不然的話,大家說不定就會以為,這些名醫都一去不回了呢。。。。。。。。

實際情況,其實比外間人的揣測更多了幾分精彩之處,只是為了照顧這些名醫的顏面,有些訊息沒傳出來罷了。。。。。。。。。。

(阿草再次小聲求點月票,這個月是換新約的最後一個月,收入應該能多一些,因為漲價了嘛,呵呵,不過阿草其實更希望看到下個月的收成,新約的效果應該就完全出來了,唉,度日如年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