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對方大學剛入學就去服兵役了,算是比同屆同學大兩歲,但並沒有什麼前輩的架子,之前知道邱鑫是留學生,還和他說可以直接用平語什麼的,邱鑫對他印象不錯。
金別夏聽完介紹,點點頭,
“需要面試一下?可以嗎?”
邱鑫自然是點頭:“那當然了。”他也沒有和人家熟到那個地步,覺得可以直接招進來。
後續,金別夏幾人又在經營學和其他專業宣傳過,還真有不少人來問問情況,大部分人都是來湊熱鬧或者看著金別夏的大名,又或者看上李淑敏的家庭背景,想要分一杯羹。
經過簡單的面試後,就篩選掉不少人了。
而金別夏和大家說了,她雖然覺得團隊需要多點人,但又不需要那麼多,她想走的是高質量路線,人太多了容易魚龍混雜。
最重要的是,金別夏沒覺得自己的精力能充裕到那個地步,去管理那麼多人的團隊。人一多,什麼情況就會有,她可能有能力去管,但她不願意。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這條種花古代哲學思想,金別夏是很認同的。
最後確定下來五名新員工,都是首爾大的,有已經畢業的也有和金別夏一樣的大四生,但大家都沒有升學打算,都是計劃本科讀完就去工作了。
現在go個人,她大概分了個組,也是根據各自的專業來預分配的:
技術組:主要負責資料模型的開發和管理,有邱鑫、岑溪、黃河俊和李齊彥。
分析組:主要負責資料分析和規劃整理,有樸正誠、李淑敏、姜在允和安惠恩。
外聯組:主要負責收集、整合合作需求,初步分類並進行評估,只有金秀娥一個人。
其中,黃河俊是邱鑫計科的同班同學。
李齊彥是已經畢業一年的計科留學生,比金別夏她們大兩屆,之前在韓國一家小企業工作,因為是外國人被壓榨的很狠就辭職了,又不想回國,透過校友會瞭解到金別夏這邊,主要是對她們現在和iiab合作的專案很感興趣,就主動找過來了。
分析組的姜在允和安惠恩,是和金別夏三人同專業經營學部的同學,只不過不是一個班級的,也可以說是隱藏的迷妹,兩人還是室友。聽到金別夏有招聘計劃以後,就一起來參加面試了。
外聯組的金秀娥,是金融系的。認識金別夏一群人,就是最初的小組實踐裡,當時大家看到抄襲組的情況,也都明白了是什麼情況,也是從那時候她開始關注金別夏和李淑敏她們的。
而她也是個非常外向的人,硬生生靠著自己的口才說服了金別夏幾個人,讓她們覺得有需要外聯組的必要,就把她招進來了。
新的tea已經組建完成,其中一大半都是女孩子,也是金別夏的私心,她在招人的時候其實更偏向於女孩子一點。
本來在小韓,又或者是東亞地區,公司招聘裡都是更傾向於男性,很優秀的女生可能才只能得到和普通男生一樣的機會。
而她的tea不在乎,資料組新招的唯二的兩名男生,完全是因為現在學計算機的女生幾乎沒有,有的幾位對她們也不感興趣,自然也就是算了。
因為新團隊的外國人和韓國人幾乎對半開,金別夏作為團隊老大就是種花人,是不太在乎稱呼什麼的,就讓大家說平語就好。
他們私底下怎麼樣,她不會去管,平時工作的時候不要糾結這種小事,而影響效率就行,幾位韓國人實在覺得不習慣的話,就自己取個英文名,互相直接稱呼英文名好了。
新成員的加入,幾位“老人”開始帶著他們熟悉團隊專案,進入最初的磨合期。
但也因為是不熟的新人,樸正誠幾個人都有點不自在,有種不能像平常一樣開玩笑和玩鬧的隨意。
蒼天啊!突然覺得五個人也挺好的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