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六章:兩方會師

但是如果有誰的觀點不正確,或者語言輕浮,孔子絕不會輕易放過他。他的批評像平常一樣嚴格,不過嚴格里卻包含著溫暖人心的慈愛。

在善於言辭方面,子貢在眾弟子之中是名列前茅的,但今天他卻意外的保持沉默,因為他沒在聽大家的議論,他心裡正萌生著一個強烈的願望:如何把他剛才在路上所想的事,用最美妙的言詞講述給大家。

“子貢你的意見怎樣?”孔子把目光投向他說道。

突然聽到孔子如此問他,子貢不禁愕然。向來他每遇到困難的問題時,總是等到沒有人在的時候,才去請教孔子。但是既然孔子這樣問了,他也不想錯失這個好機會,並且當著許多弟子,不發表自己的見解會丟面子的。他信心十足地認為,今天要提出來討論的問題,是自己親身體驗過的。

沒經過孔子的指導,全靠自己得出的認識,今天能在孔子及許多同學面前發表,不能不使他感到得意。可是出於謙遜的考慮,他儘量控制著情緒回答說:“等諸位討論完了,我有另外的問題請教老師……”

孔子道:“是嗎?……差不多了,也該換換問題了。”

子貢非常高興。可是他並不急著發表意見。他想,不要讓別人看到自己得意的樣子。

“到底你想說什麼呢?”

在孔子再次問過之後,子貢才站起來,以他流利的口才說道:“我近來對如何處身於貧富這個問題,結合自己的體驗作了一番研究。我想貧而不諂,富而不驕是最理想的境界。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我想這個人的修養已經近於完美。”

“嗯,這一點和我們剛才所討論的‘禮’的問題關係密切。……那麼,你說你已經做到貧而不諂,富而不驕?”

“那還要請老師和諸位同學指正。”

子貢臉上顯露出充分的自信。他偷偷向一起進來的三個年輕弟子瞟了一眼。

“貧富兩種境遇都親自體驗過的人,說起來的確只有你一個人。”

孔子的話好像在挖苦他。可是子貢深知孔子不會隨便挖苦人,於是認為孔子是在委婉地褒獎他。

“貧而不諂,富而不驕,我都知道。”

孔子這一句話,聲調格外沉重,彷彿鞭子抽過來,讓人驚慌。

“好了,好了。”孔子的聲音越來越嚴肅了。子貢這時已經明確感到了孔子的責備。

“不過——”孔子接著說,“對你,貧窮是一個大禍難!是不是?”

子貢不知怎樣回答才好。本來他在來的路上認定“貧窮本身就是罪惡”,可是一到孔子面前,聽到孔子直截了當地這樣發問,不知怎地,他卻不敢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

“從前貧困的時候,你為了不諂媚他人,品嚐了不少痛苦。現在,你又為不驕於人而花費了不少苦心哩。”

“是的。我相信自己在不驕不諂這兩方面做得還好……”

“的確很好。我剛才也這樣講過。不過,你如此努力,勉強做到不驕不諂,豈不是在你心裡仍遺留著驕傲與諂媚?”

好像被刺入一把利刃似的,子貢聰敏的頭腦一片混亂了。孔子接著又說:“當然,我不反對你的主張。可是你的認識還談不上最高之境界。要想獲得關於貧富的最高認識,必須有超越貧富的思想。

你為了做到不諂不驕而煞費苦心,是因為你的心過分執著於貧富之故。過分關心貧富,不知不覺之中自然以貧富為標準將他人和自己衡量。將貧富作為人生的價值取捨,結果便產生了驕傲和自卑。因此,為了克服驕傲和自卑,不得不苦心用功。不是這樣嗎?”

子貢嗒然無語,只是木然聽著孔子的訓誡。

“那麼,怎樣才能夠超越貧富的觀念呢?簡單地說,應該把貧富委之天命,專心樂道好禮才是。道,不是消極性的,也不是功利性的。所以它不會受到貧富及境遇的影響。為了樂道而求道,為了好禮而學禮,具有積極的求道心,才能在任何境遇之下虛心善處。顏回能夠做到目前這樣,真稱得上是一個賢者。對於達到這種境界的人,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已經不是問題了。”

“老師,我明白了。”

與孔子的告誡相比自己的見解多麼淺薄,而將自己的淺識表述於眾又是多麼輕浮啊。懊悔和感激之情在子貢的心胸裡翻騰著,使他不禁垂下了頭。

端木靖猛然驚醒,額頭已經冒出大片冷汗,又是這個夢,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總是能夢到先祖的這一段故事。

這是先祖給我的啟示嗎?這是想告訴我什麼?

端木靖不斷的重複那八個字:“貧而不諂,富而不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