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魍魎之責景兮,羌未得其雲已。
.......................................
耒陽郡,稻花裡,眼下馬上深秋入冬了,春種一顆慄,秋收萬顆子。
本應是“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景象。
可稻花裡的田卻沒一個人在收,麥苗長的高高的,太陽撒在地面上暖洋洋的。
裡內每家每戶大門緊閉,黃土修的路上見不到任何人,不時幾聲哭喊聲,為這本該祥和安靜的村子,增添一抹詭異.......
話說王禳災從鄔山上下來,一路繼續向西,按照歡天喜地二人為他準備的地圖,走些近路,應該不出五天,就能到寒封城。他馬不停蹄,沿著地圖的路線趕路。
“這天,說黑就黑了”王禳災嘴裡嘟囔著,按照圖上所繪,前面有一個裡,可以借宿一晚。
裡”這一單位用作居住區劃,起源於先秦,對就是那個已經滅亡三百餘年的被眾多諸侯國怒罵其慘無人道的暴秦。
自秦始皇死於第五次東巡,中車府令趙高秘不發喪,攜手胡亥假傳聖旨,害死了長公子扶蘇。
後胡亥稱帝,始皇帝之死再也無法隱瞞,各地群雄紛紛舉兵議事,以楚、齊、魏、趙、燕五個勢力聲勢最為浩大。
還有一夥農民勢力以陳勝吳廣為代表,這些人早已在歷史長河中被人所遺忘,王禳災之所以記得這倆人是因為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激勵著很多貧苦的人。
於是俊雄豪傑建號一呼,天下之士雲合霧集,魚鱗雜襲,飄至風起,各地義軍紛起。
可後來這些起義軍還是被六國王子王孫率領的精銳之師打敗了。,
楚有項、景、屈、昭四大家族,他們找了一位楚國王室血脈,扶持上位,其他勢力紛紛效仿。
但在其中,燕是一個例外,因為當初荊軻刺秦,導致秦始皇帝暴怒,後攻打燕國時,屠盡了燕國王室血脈。所以諸國王室復國只有燕沒有王室,後臧荼滅燕王韓廣,自立燕王。
秦二世胡亥自殺,趙高自詡趙國後人,串通復辟的趙國部將引他們先行入了咸陽。
秦國最後的幾位名將王翦之孫王離和章邯率軍負隅頑抗,最後還是敗了。
諸國眾人共入咸陽宮,為了彰顯各國對秦的“仁慈”,他們商討後,以楚、燕、齊為首提出吞併秦國,屠光秦國宗室,燒掉阿旁宮,尤其是一個叫項籍的人表現最為強烈。
而韓、趙、魏卻建議他們保留秦國,彰顯他們對百姓的仁愛,最終釋放了子嬰。
有儒家學者提出廢掉秦律,廢掉了軍功爵制,不允許秦再有軍隊,各國會派軍隊前來駐紮,要求秦國國君子嬰向諸國稱臣納貢。
之後六國宣昭天下,鼓勵諸子百家入各國為官,並大力排斥法家,導致近幾百年來法家人才凋零,人數更是少得可憐。
秦國子嬰拒絕成為六國的傀儡,被六國軟禁,又有人提議扶持公子高上位,於是就有來在的秦國。
一個沒有軍隊保衛自己國家的秦國;
一個秦王沒有實權的秦國;
一個沒有秦律的秦國!
之後六國以趙王歇、韓王信、魏王豹、齊王、楚懷王等不滿再以國自稱紛紛效仿秦始皇帝稱帝,並互相表態決不入侵別國領地。
諸國交好,不動干戈,隨著楚朝、齊朝等一眾諸國復辟後,很多小國也紛紛復辟。
還有兩個國也趁機復國,是越國和吳國,就是那個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後裔們,並在南方稱帝,與楚並稱南方三雄。
宏淵就是趁這個時候宣佈復辟的小國,宏淵國小,被秦統治後,學了秦律秦言,秦亡後也保留了部分秦律和秦朝時期官職的名稱。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打著晉王室之後的名義復辟了晉國並開朝稱帝,這幾百年來晉朝與韓趙魏打的難捨難分,晉朝以一敵三,不落下風。
為了方便記錄時間,諸國決定以秦亡來記錄年份,同時各國國內再啟用自己的年號。
而諸子百家中的小說家,為了方便寫小說,又將秦亡之前的周朝諸侯時期劃分成了兩部分,稱為春秋與戰國
……………………………………
五家為鄰,五鄰為裡。也就是一里實際是二十五家。不過宏淵國的秦律可就沒有秦朝那麼真的嚴格,這個裡大致上有百戶人家。
王禳災牽著馬進了裡的大門,這大門竟開著,沒有裡監門看管。沒辦法,今日天色已晚,就在這稻花村借住一晚吧。
入夜,王禳災牽著馬,走在土道上,道路兩側只有幾簇稀疏的灌木,更多的是散亂的黃土塊與細小零碎的石子。
有點不對勁,有點安靜的可怕,每家每戶,沒有燭光,沒有酣睡聲,甚至他這個陌生人進來,有戶人家的狗看見他,卻都沒有衝他犬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