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國達連滾帶爬的出了雪鐵龍,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蘇城走進電信局,要求撥打國際長途,外面已經圍上了一圈人。
1988年的山|東,人們見到最多的,要麼是硬朗敦實的蘇系血統車,要麼是有稜有角的日系血統車,何曾見到過法國式的時尚前衛。
油田領導們仍在坐皇冠,蘇城開的就是第一輛雪鐵龍CX,人們看它自動升降,就像是看直升飛機一樣。
蘇城的越洋電話,打給了喬治。這位給了他第一桶金的老外,身在聯合化工,對電子產業應當是熟悉的。
他也不說要大面積應用,只說需要“溫度感應器”的圖紙。這種火柴盒大小的玩意,又能有多複雜。
喬治一口答應下來,又扯了兩句閒話,才將電話掛掉。
短短的十幾分鍾電話,幾乎將隨身攜帶的錢花光。蘇城不由感慨:有海外親戚,也不容易吶。
慢悠悠的出了電信的大門,立刻有人上來問:“兄弟,你這輛車,哪裡整的?”
“油田的。”
“哪國的?”沒有搜尋引擎的孩子傷不起,見到車標,也沒地方問去。
蘇城如實回答:“法國的。”
周圍又是一陣驚歎。
“你這車,能借嗎?”第一個問話的年輕人遞出一根菸,笑道:“兄弟我是團委的,準備結婚,這不是婚禮要用車嘛……您看看,能不能幫個忙。”
這也是看他年輕,要是林永貴或者瞿國達開車出來,絕對不會有人冒然上前借車。
蘇城笑了一下,道:“明兒我可能出去,等回來了以後再看,行不。”
說著,他就鑽上了車。
雪鐵龍CX在液壓升降系統的幫助下,慢慢的抬起了10厘米,輕輕滑走。
沒過幾天,喬治就傳真了幾張溫度感應器的說明,都是能夠適用於油田環境的。
再過了幾天,又有詳細的資料透過航空郵寄抵達。當然,表面上的解釋是專利詢價出售。
只有蘇城和喬治才確定,專利交易是不會真的進行的。
值此中美關係的蜜月期,美國政府沒有必要,也沒有實力檢查每一份技術檔案。實際上,就算真的檢查,航空郵報裡的內容也是符合規定的。
同一時間,林永貴從北|京請回來的專家,也到了勝利油田,佔據了整整一層樓,分別進行圖紙的修改繪製,以及軟體系統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