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一十七章 時間緊縮

一刻鐘後。結果出籠。

大華船業中標一艘船,3.2萬噸的船卻是交給了現代重工,同樣的260天和更低的價格。

坐在前排的裴忠勇,向後得意的看了一眼。

蘇城笑了笑。在掌握巨型總段造船法以前,9個月就是船廠的極限了,韓國船廠也不例外。他們也許能透過超長的加班,優良的設計。以及先進的裝置提高速度,但只要有任何瑕疵,時間就會延長。作為一種工藝和工程操作,船隻製造其實是有極限的。

50年代的造船廠。70年代的造船廠和90年代的造船廠,在造船的時間和成本上,都有本質的區別。

大華只准備收下10張訂單,同樣的9個月極限,所承受的壓力和現代重工是絕對不同的。

現代重工可是想要拿下20個以上的訂單。

這種情況下,意味著他們要同時開建20艘船。即使現代重工有好幾個船廠,也是非常困難的事。

以往的訂單在這種時候會變成負擔。

通常來說,遠期訂單的價格會比較低,用來保證船廠的最低利潤,就像是船廠的底薪似的。近期訂單的價格較高,利潤也高,是船廠盈利的主要手段。

現代重工在過去幾年裡,接手了大量的遠期訂單。說是遠期,總要在幾年內完成的。

如果他們大量壓縮近期訂單的時間,意味著要抽調更多的工人和裝置,佔用更多的船塢和船臺。遠期訂單不免受到影響。

蘇城摸了摸下巴,不受影響的穩定競標。

遇到型號相同的2萬或3萬噸級的船,他就用260天左右競標下來。裴忠勇只搶了一艘,就不做這樣的事了。

他們的設計,使得自己在製造4萬噸左右的船隻的時候比較有優勢,2萬噸的船舶,利潤太低。

雙方一來一回,半天就過去了。

32艘船已有18艘競標完成。

大華得到了裡面的5艘船,現代重工得到了7艘,剩下的5艘被其他船廠競走。

榮尚國則一無所獲。

在時間全線縮減的情況下,他做的準備明顯不足。

眼看著下一輪競標就要開始,榮尚國挺了一下腰,想對蘇城說什麼。

蘇城腰間的BP機忽然震動了起來。

他立刻拿起來看,只見上面寫著一行繁體字:8月為極限。大華自身限制為6艘。

“大華自身限制為6艘。”蘇城又讀了一遍這句話,“譁”的站起來,道:“請求暫停,我要打個電話。”

“休息10分鐘。”主持人敲了一下小錘子。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