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城帶著五郎和張超,鄭重其事的前往發改委。
丁志鵬在發改委的同事,即使級別不高,也屬於中國高層的儲備幹部,蘇城如今也難得到這樣的機會。
別的不說,再過20年以後,裡面出三五個正部級幹部根本不用奇怪,多兩個國級領導,也不是什麼匪夷所思的事兒。
照蘇城的想法,以丁志鵬的資歷,無論請來幾個相好的,估計都是前途遠大的骨幹,能提前認識一兩位,那是再好不過了。
帶著這樣的心思,蘇城敲開了丁志鵬的辦公室。
“蘇城來了。”丁志鵬親自開門,笑呵呵的道:“秘書去佈置會場了,只能我來了。坐,歇歇腳,我們再過去。”
蘇城驚訝於他說的會場一詞,苦笑道:“你不會把中船的領導,都給拉過來了吧。”
“哪能呢,中船的幹部有七八位吧。”丁志鵬搖搖手,道:“到地方你就知道了,大家都把後面的事情全給推掉了,準備和你好好談談大華船業的模式,看樣子,光是大華船廠,就能帶動不少的就業崗位啊。”
丁志鵬說話間,笑容燦爛,與平常的嚴肅形象判若兩人。
就某方面而言,丁志鵬是看著蘇城發展起來的。大華今天的成就,和他五六年前的判斷和決定,有著相當的關係。
因此,就丁志鵬的角度來說,大華的成功。從側面說明了他的絕佳判斷力。丁志鵬因此也願意看到大華的成功。
他對蘇城的態度,和別人相比。就迥然不同了。
蘇城隨意的坐了下來,笑著回道:“船舶產業鏈的確能夠解決很多的就業崗位。不過,這就要看你們的安排了。發改委有要扶持船舶企業的意思?”
“還在調研階段,我也想問你,你覺得什麼樣的扶持,能帶來多少的就業崗位?”丁志鵬的問題看似簡單,回答起來就太艱難了。
蘇城想了一會,才遲疑的道:“就短期效益來說。政府補貼,政府採購和‘以舊換新’一類的扶持政策,能帶來最直接顯著的效果,但政府的成本也將顯著提高。長遠來說,融資狀況、人才培養和管理模式是決定國內船企的根本性問題,雖然我們經常說要做產業升級,結構調整。但目前的狀況,擴張產能和低價接單,還是中國企業存活的唯一渠道……而且,擴張的產能,也可以解決國內的就業矛盾。”
丁志鵬本是大致一問,未料到蘇城竟給出了近乎精準的答案。不禁眼前一亮。
尤其是最後一段的產能擴張,和國內專家教授的觀點相悖,卻更現實而有意義。
這也是蘇城以後世的眼光來看待90年代的問題,而做出的結論。90年代的中國人,自卑而自豪。他們剛剛買入世界經濟浪潮中。剛剛開始賺到錢,但又看著國外的企業莫名眼紅。
國外的企業。做的活少,賺的錢多,接的單少,得到的利潤多。
因此,國人常說產業升級,結構調整……
然而,以蘇城的眼光來看,90年代的中國,哪有什麼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空間。
最起碼的一點,這個國家有8億的農民,再沒有什麼產業結構,是比中國農業的附加值更低的了。
不想辦法將8億農民中的大部分變成產業工人,這個國家的產業調整就是無根的浮萍。
甚至,90年代初期考慮農民問題,都屬於好高騖遠。
自93年開始的下崗浪潮,將帶來5000萬人的再就業問題,比德國的適齡工作人口還要多。換言之,就算1993年的中國人開始發奮圖強,把德國的所有工作機會都承攬過來,也不過解決了下崗再就業問題而已。
產業調整什麼的,不僅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還會製造更多的問題出來。
用不著蘇城說的太細,丁志鵬順著他的思路,自然而言的想了下去,最後又回過頭來,問道:“看來,大華是做好產能擴張的準備了?你覺得,船舶行業能解決多少就業人口?”
“直接就業,只能說保障目前的中國船企不陷入下崗的旋窩,間接就業的話,相關配套產業……幾十萬人的規模想來可以吧。”蘇城保守的做出估計。
丁志鵬連連點頭。
雖然從表面上看,外國的民選領導人,似乎很重視就業問題,而中國領導人似乎總是在說財政收入,但就本質上來說,兩者是異曲同工。
區別只在於,民選領導面對的是選民,所以要說選民關心的就業問題。中國領導面對的是上級領導,所以要說領導關心的財政收入問題。
而就歷史而言,中國的就業問題,始終是困擾中國高層,尤其是政策制訂者的艱難議題。早期的上山下鄉,就是為了解決青年的就業,如今的下崗政策,也將“再就業”的問題推上了風頭浪尖。
和外國領導人不同的地方是,中國的基層領導對就業本身的關注度並不高,反而是到了丁志鵬的地位,創造崗位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考慮了一會,丁志鵬猛的回過神來,笑了笑,順手提了一個茶壺,給蘇城續上水,說道:“那麼多的外國企業想給大華船業做總段工廠,讓不少人吃驚啊。大家還在想,大華船業接下來會採取什麼手段,繼續擴張,這麼看來,大華是要擴張產能了?”
“聯合擴張產能。對於兩萬噸以下的船舶,大華準備再做兩年就放棄,從今年開始,也會慢慢減少自己製造的總段數量。”蘇城說著解釋道:“國內有很多2萬噸以下的船塢,採用巨型總段造船法以後。能有效減少船塢的佔用時間,船舶生產的速度會有一個極大的提高。不過。國內未來幾年內,估計都不會興建太多的大型船塢,大華採用平地造船法,會繼續這方面的製造……”
丁志鵬聽的很仔細,理解的道:“咱們這個會議的主題就是大華和中船的聯合,這方面,你怎麼考慮的?”
從船舶政策到中船的問題,丁志鵬轉換的很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