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對於減少**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簽名、印章、暗記……軟體程式,一步步的減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尤其是一種技術剛剛發明的時候,它的防範效用是最強的。
90年代初的大型石油公司,已經熟悉了各種計算機程式的使用,早在70年代前後,超級計算機和大型計算機就應用在了石油化工領域,是最早購買大型和超級計算機的工業系統。不過,計算機進入油田競標的時間卻要大大推後,競標的透明化雖然可能減少競標企業的成本,但那點成本與競標價格比較,根本不值一提。
用不了10年,國際石油競標就會變成電子螢幕式的競標,所有的公司、競標價格等等資訊,都會在競標的電子螢幕上滾動,任由石油公司重新出價,透明的可怕,最終結果自然是產油國的收入大大增加,石油公司的利潤大大減少。
從30美元賺10美元過度到100美元賺5美元的時代,差不多隻需要5年。
可以說,90年代是石油企業得到油田競標紅利的最後十年,美妙的分成合同和每秒的暗箱操作交相輝映,成就了石油七姐妹在20世紀的最後輝煌。
其後,石油企業就不得不依靠管理和衍生物價值來賺錢了。
新能源企業面對超級石油企業的無力,早在一二十年前就已奠定了。半個世紀的積累,不僅造就了無數資產千億美元級的石油企業,而且造就了許多資產百億的富豪,以及資產千億級的信託基金。至於誰也說不清楚資產總額的富豪,更是早在洛克菲勒時期就已誕生了,複雜的信託和股份體系,使得現代會計制度根本沒有可能計算出他們的資產數量。
這些規模的企業。幾乎不可能在商業上被擊敗。而這種超級規模資產的企業和個人,也始終奉行著低風險乃至無風險的策略。
例如分散投資的方式,自60年代以來,就幾乎烙印在了超級石油企業的靈魂處。
當亞塞拜然的正式競標開始以後。沒有任何一個超級石油企業,最終選擇獨立競標的手段,相比超高的利潤,他們明顯更在乎超高的風險。
相反。大中型規模的企業,最終有12家申請了一個或多個油田的獨立競標,其中就包括了大華實業。
對此,蘇城雖然有所預計。但還是略顯吃驚。
他不記得歷史上的亞塞拜然石油,最終是如何細分的,只知道BP做了大贏家。
可現在再看。這家英國石油公司竟然沒有在任何一個油田選擇獨立競標的方式。與之相對應的是。至少有20家石油開發企業,選擇與BP合作競標油田。
粗粗一算,假如BP要成為大贏家,它所參與的聯合競標團體,非得得到半數以上的油田不可!
想到此處,蘇城不由將目光扭到了右側。那裡坐著杜卡特和他的同盟軍,擁塞著足有上百人。且又分成不同的小團體,討論的異常激烈。
對許多小公司來說,能得到一個大油田10%的權益,就已達到了目的吧。
蘇城凝視著那些自己興許都說不上名字的公司的代表們。這樣的中小型石油開發公司其實是最多的,實力卻不一定弱小。例如布什家族曾經擁有的薩巴達公司,當時由年輕的老布什創辦和經營,依靠的正是其父親作為康涅狄格州參議員,以及華爾街銀行家的人脈和背景。此類公司不一定擁有多厲害的技術或多雄厚的資本,但在競標時的表現殊難預料。可以說,中國的官二代和官三代們做的事兒,外國的官二代和官三代們也在做,手段亦是一般的骯髒和醜陋,區別只在於中國的發展程度低,官二代和官三代的生意不免和普通人接觸過多,而外國的發展程度高,官二代和官三代們的醜陋一面就較少出現在公眾面前。
蘇城打量著別人,別人也在打量他。
一會兒,日本INPEX公司的西岡茂就來到蘇城面前,擋住他的視線笑道:“蘇董事長,聽說大華實業要獨立競標6號油田,我們是對手了。”
西岡茂謙卑如故,彷彿是以認錯的態度,給蘇城通知,從禮貌的角度來說,能做到這點就挺不容易了。
禮多人不怪的俗語,總是能在日本人身上得到極好的體現。對方彎腰鞠躬的,蘇城也不好咄咄逼人,於是表情淡然的點點頭,說:“是嗎?那……祝大家順利。”
“謝謝您。”西岡茂的面板粗糙,額頭上有深深的皺紋,像鑽井工人多過辦公室高層。他的語氣誠懇無比的道:“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將與馬拉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以及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組成競標團,共同競標6號,8號和9號油田,特此說明。”
他停了一下,又道:“雖然是競爭對手,但INPEX公司依然迫切的希望能夠與大華實業在其他領域展開合作。競標結束以後,希望能夠與您再次商談此事。”
日本系的石油公司,在六七十年代,大舉進軍世界原油開發領域,獲得了一大批的油田。從時間來算,他們早期獲得的油田,如果條件和管理有一項不甚理想,油田當已進入產能下降的曲線。因此,和老牌石油企業一樣,日本系的石油公司對三次採油的想法很熱烈。
蘇城無所謂的道:“此間事了,你們派人來與大華談吧。當然,你們要是願意放棄與大華的競標競爭的話,現在就可以談合作了。”
大華的三次採油技術是準備拿來賣錢的,因為這是一項正在被集中研發的技術,再過兩年,大華的技術肯定會更新換代,而其他公司也有可能研發出自己的三次採油技術。
西岡茂先前沒有接受大華實業的技術換競標權的要求,現在也不會接受,只是謙卑的笑著說道:“競標油田是社長決定的。我無權更改。雖然如此,還是殷切的希望日後能與大華實業商談合作事宜。”
“下次再說。”
“下次再見。”西岡茂又是一個75度的鞠躬,轉身向不遠處的埃克森石油公司的代表走去。
蘇城等他走遠了一些,低聲對張超道:“競標6號油田的公司團有多少?”
“很多。”張超攤開手。道:“分析組正在討論哪些是有競爭力的公司團,就目前而言,最少有7個公司團對6號油田有比較濃厚的興趣。”
亞塞拜然這次放出的油田有點多,加上時間緊張。造成每個公司不得不按照自己的實力和側重點,著重競標其中的某幾個油田。即使是合作競標也不例外。
唯一特殊的是BP公司。
自90年代中期以來,最變態的石油公司就是奉行“大象”政策的BP公司,他們幾乎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出現。而且總能攫取最肥美的油田,不斷的成功促使他們不斷的擴張,透過出售公司的其他部門資產。BP又得以獲得大量的資金。以支援自己的擴張。
在這種經營策略的指導下,BP甚至賣出了自己引以為豪的化工集團,作價近200億美元。巨大的成功,令BP的大象政策被無數商學院當作教材,日益讚美,並將之譽為“大象的舞蹈”。不過,真正能夠複製大象舞蹈的公司寥寥無幾。複製品大多介於喝醉的大象和瘋狂的大象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