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日千里

&nbsp 大華研究室由一組小型樓宇構成,它與總部相連的馬路綠樹成蔭,被研究員們戲稱為胡志明小道。

每天,小道上都有研究員興沖沖的抱著檔案資料,到總部那邊申請專案和經費,然後再抱著檔案資料,或者垂頭喪氣,或者興高采烈的回來。

大華實驗室的專案申請透過率大約在8%到12%之間浮動,在任何一個國家的研究院裡,都不能算是低的了。而大華實驗室,也是依靠著這些專案經費維持發展,因此,胡志明小道就是大華實驗室的後勤通道,來來往往的研究員,都有順利申請經費和申請失敗的經歷,透過這條小道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會加快腳步。

可是今天,胡志明小道是完全擁堵的。

首當其衝的,就是一臺碩大的高溫裂解爐。

年輕的助理們負責搬箱子、儀器,年紀大些的研究員大都是圍著高溫裂解爐嘖嘖讚歎。

一個留著鬍子的男人,忍不住敲敲合金外壁,說:“這不像是800合金吧。”

王贇急吼吼的打掉他的手,傲然道:“你還以為是水平管式爐啊,這是HK40的特種合金,裡面加了Gr的。”

“你個老小子,用我們實驗室的離心機的時候怎麼不這麼獨。蘇董還沒說把爐子給你們吧。”留鬍子的男人不樂意了,圍著高溫裂解爐邊繞圈邊摸,醋味十足的道:“你們一個實驗室才幾個人,我看也不可能24小時工作吧,不如一家一天……”

“想都甭想,這就是說好給碳纖維研究所的東西。以後,碳纖維測試。高溫裂解爐是要全天運轉的,一個工時都不會空出來的。人不夠我招就行了。離心機我也不用你們的了,研究所配了。”王贇一副用不上你了的模樣,看的周圍人牙癢癢。

三次採油研究所的姚澤凡卻是瞪大了眼睛,問:“離心機也配了……沒見到啊,什麼型號的?”

他當年就是裝置組的組長,如今接任三次採油研究所,對裝置可是熟悉的很。離心機在各種研究室裡面,差不多都是標配。從機械到化學再到生物,離心機的用途是越來越多,姚澤凡想要一臺新的離心機有段rì子了。三次採油所當年配的那臺,在幾年不間斷的使用當中,不僅破舊了。而且也落後了。

王贇的xìng格本來有點木納的,但在一群同樣木納的研究員中間,倒是顯的正常許多。他呶呶嘴,裝作渾不在意的樣子,說道:“那邊堆著呢,我們做的是瀝青基的碳纖維,離心機也是關鍵裝置。你別打主意了。”

姚澤凡一言不發,順著王贇指的方向就去找。

木箱的外殼都標明瞭廠家和型號,具體的引數也有部分註明。當然,對jīng研裝置的姚澤凡來說。只要有了型號,引數什麼的都不用標了,他幾乎是瞭然於胸的,就像是狂熱的電腦宅對新出的硬體資料如數家珍一樣。姚澤凡沒少花時間捧著期刊和廠商們的說明資料流口水。

姚澤凡讓出來的位置,迅速被人填補了起來。追著王贇剛才的話問:“那你哪個是非關鍵的裝置?”

一圈書生氣十足的研究員,如同讀夜校的狼似的,眼睛或者眯著或者瞪著,jīng光四shè。

研究室就是研究員的叢林,找不到裝置的研究員就像是捕不到獵物的狼,不被餓死也會被拖的瘦弱。一個好的裝置,能讓複雜的研究簡化許多,省時省力,還能得到更準確的結論。

歷史上,自豪的中國人發明了很多jīng彩絕倫的試驗方法,就是為了繞過裝置缺乏的窘境,尤其是在追趕發達國家的腳步的過程中,中國研究員的很大一部分經歷,就耗費在如何重複對方的實驗的問題上。

國外的實驗方式不一定是秘密,但裝置卻是秘密。缺乏裝置的中國研究員,為了驗證或重現對方的實驗結論,往往要耗費極大的jīng力,才能用落後的裝置完成和大量的時間,完成對方的簡單工作。這裡面的許多方式方法都堪稱經典,但是,由於作用單一,那些閃光的智慧,只能無奈的歸於故紙堆,再沒有利用的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90年代,這種尾行戰略甚至都難以奏效了。越來越jīng密的儀器和越來越高的實驗要求,令許久沒有更新實驗裝置的研究員無所適從……

如果能有一臺先進的裝置,對一個實驗室來說,不啻於節省一年半載的時間,解放三五名優秀的研究人員。

這樣的裝置,大家怎麼可能不去搶。

研究員也許可以暫時忽視金錢的回報,將目標放在建功立業,或者探索未知的角度上,但不管怎麼說,研究員終究是有追求的。而在現代科學麵前,裝置都是追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載具。

大華實驗室之所以能夠匯聚大量的研究員,能夠得到如王贇這樣的強悍研究員,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大華實業的研究資金投入的夠多,而這些資金中的大部分,是要體現在裝置上的。

90年代的研究裝置的價格還不算太誇張,幾百萬一臺的裝備,就足夠國家級實驗室使用了。大華實業每年數億元的經費,能夠支援幾百個專案,幾十個研究實體,平均到每個研究實體,也就是百萬的規模。

儘管如此,這也是正在收縮狀態下的中國研究集團不能比擬的。幾百萬的經費對大多數研究院來說,不光要維持專案執行,還要養活上百名無所事事的機構附屬人員,許多以前的大單位,興許發個工資就沒錢了,更別說購買新裝置了。

王贇以前也是四處尋找裝置的一員,此時闊氣了,心態仍舊是以前的心態,只是甩手說:“別說沒用的,少了哪個不見,碳纖維研究所都玩不轉。沒有不關鍵的部件。”

說著話,姚澤凡已經把離心機翻了出來,瞅了兩眼上面的符號,他就是一聲嚎叫:怎麼比我們的先進兩代?

“你們實驗室的裝置老化了吧。”邊上一人說。

“對啊,不能就不管我們了吧。”姚澤凡盯著地上的T160的編號,饞的雙眼冒光:“我們三次採油所的離心機都是人家80年代初的產品了,其實也能用,還挺好用的,要不咱先換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