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日千里

“想都別想。”王贇斬釘截鐵的說著話。不顧地上的箱子落灰,招呼一個助理過來,就用蠻力抱起它,放在大推車上,囑咐道:“中間不要停。直接送到實驗室,實驗室裡要留人,誰來都不好使,除了我之外,不許把儀器轉交任何人。”

“明白。”助理研究員是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雖然經驗很少,也知道裝置的重要。他用少年先鋒隊員似的jǐng惕的眼神看著周圍。

93年的大華實業,無論是研究素質,同事水平還是個人待遇,甚至是社會地位。都比窮颼颼的中科院等機構要強。大華實業的人事部門已經開始面向全國的研究機構做人事檔案,通常被他們選中的研究員,鮮有不能挖角的。這種情況下,大華幾乎能順利的招募每一個他們需要的畢業生。而激烈的內部競爭,差不多從他們進入大華以後就開始了。每個人,無論是大牛小牛還是普通牛,都要竭盡全力的參與競爭,否則就有可能被淘汰到下屬分公司,或者關聯企業去。

年輕人的眼中,往往閃爍著更多的競爭火花。

姚澤凡望著裝載著離心機的木箱消失,嘆聲道:“我們的裝置申請就沒有透過,人比人氣死人啊。”

王贇笑笑,道:“不錯了,我印象裡,三次採油所的編制都不是大華實驗室裡的吧,蘇董願意提供裝置,不錯了。”

“怎麼不是大華的,我的編制就轉成大華的了,三次採油所裡面,七成研究員是大華的編制。而且,三次採油所的全部專利和研究成果的所有權都是屬於大華實業的,勝利油田只有免費的使用權,且不能轉讓,這和大華實驗室的研究所有什麼區別?”

王贇的想法單純,道:“不管怎麼算,總有三成不是的,勝利油田現在幾乎不提供經費了吧,你們還有三成落在勝利油田那裡,總是要有點區別的吧。”

王贇其實沒怎麼考慮這件事,隨口就說了出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姚澤凡登時就琢磨起來了:大華和勝利油田現在的關係好,不分彼此也沒事,以後林總要升總經理了,但總有退的時候。蘇董才多大年紀,怕是還有幾十年好活……呸呸……萬一有點芥蒂,還真不奇怪。

這麼琢磨著,他的心思就動了起來:要不,真的結束合作關係,徹底轉到大華這邊來?

現在不願意到大華來的,多是50歲以上的臨退休研究員。他們有醫療保險和退休金的考慮。大華實業的規模畢竟不能和國家相比,誰都擔心有個萬一……

但是,如果以大華實驗室的名義,把這些人轉聘過來,倒不是不行。

姚澤凡想的多了,卻是對後面的裝置不關心了。

裝置搬運只要大半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安裝卻是個慢功夫。許多裝置為了追求jīng度和穩定xìng,都是要用鑽頭接地的。有過分的,要澆築混凝土才行。測水平測垂直更是理所當然的,躲開陽光或者安裝絨布等等要求,也是各有不同,施工的進度是想快都快不起來。

因此,大部分的裝置在確定了位置以後,再想遷移都非常困難,設計和安裝的要求就高多了。

為了避免失誤,王贇吃住都在實驗室裡。其他的助理研究員,以及新招募的研究員也是一個模子,邊盯著邊幫忙,就想讓施工進度快一點。

一個星期左右。兩臺紡絲機首先就位,接著是重中之重的高溫裂解爐。

王贇立刻開始準備實驗設計,上廁所的時間都要用來思考,回家什麼的更是拋擲腦後,逼的他老婆只能每天來送飯。

在這樣的氛圍下,碳纖維所出人意料的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開始了工作。

王贇心裡憋著一股勁:他要在蘇董下次詢問以前,就做出各向異xìng的碳纖維。只要成本維持到目前的水平,以各向異xìng的瀝青基碳纖維的質素,一定能成為大華實驗室新一代的搖錢樹吧,就像是資金充沛的海上石油研究所一樣!

到了那時候,誰敢說新成立的碳纖維研究所名不副實!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王贇根本沒有吝嗇研究經費的意思。在裝置齊全的情況下,火力全開,這邊還在用1100度的高溫對石油直餾渣油進行高溫裂解,那邊就開始將1000度的裂解瀝青調製成紡絲用的瀝青。再一邊,簡單兩段熱處理的聯炭法又開始試驗,溶劑抽提法的埃克森法則開始準備資料……

早在加入大華實業以前,王贇就開始研究碳纖維了。事實上,中國本身就是研究碳纖維很早的國家,50年代的時候,中國就有了專門有關碳纖維的專案組。那個時候是以追蹤研究為主要目標,可惜的是,到了90年代,中國進行的仍然是追蹤研究。

碳纖維的研究太貴了,而國家需要研究的東西又太多了,哪一樣都少不了。只有大華實業這樣的私人公司,才可以不用考慮門類齊全,一門心思的搞自己的深入研究。

王贇以前多是在紙面上研究碳纖維,實驗多半是在腦袋裡一遍又一邊的做。加入大華實業以後,碳纖維的專案組也不是資金無限的,只能先做簡單的同向異xìng的瀝青基碳纖維。而他存在抽屜裡的研究計劃,已經不知修改了多少遍。

有了研究所級別的經費注入,王贇哪裡忍得住,如今外部條件齊全了,內部又擰成了一股繩,以前的種種設想,一一在試驗中得到驗證,實驗進度一rì千里,進一步的刺激了他們。

大華總部的財務部門不得不連續提醒王贇:注意開支!要不是隻有身在阿拉木圖的蘇城才有取消研究所的研究計劃的許可權,總部說不定就會卡住王贇,即使如此,超常規的學術委員會也立刻成立,開始考察王贇的研究。

蘇城知道此事,但也保持著沉默。而在他明確表態以前,碳纖維研究所的確爭分奪秒的想要拿出成績來。

早一天研究出各向異xìng的碳纖維,都可能帶來數以百萬計的收益。對一個新的研究所來說,這就是**的業績。對新晉研究員們來說,這也是他們進入“特殊貢獻”名單的最好的投名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