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蘇城正揉著鼻樑,不由停了下來。
張超嘿嘿的笑了兩聲,道:“坊間流傳,大華實業的蘇董賺了好大一筆洋人的錢。所以,大家都來化緣了。”
“我看見有政府的車,這大華自己的車是怎麼回事?”
“集團內的經費不也得競爭?這還是您自己訂的制度呢。”張超又向外瞄了一眼,指著輛顯眼的賓士,道:“您看那些,都是咱們供應鏈上的人,他們也指著能從大華實業拿到些補貼呢。”
蘇城啞然。這還真是他自己訂的制度,在其看來,搶經費是一種相對良性的集團內競爭模式。一家集團內的分公司或部門,若是連經費都搶不夠,或者搶多了經費不會花,那自然是某個方面出了問題。目前的大華實業欣欣向榮,經費的爭奪倒是不太激烈,但也決定了部門內的薪資和晉升機會。
一旦集團多了大筆的現金,各個部門和分公司自然不能守株待兔。
至於供應商的補貼制度,一樣是出於競爭的需求。大華實業的生意越做越多,涉及的行業也就越來越多,圍繞在他周圍的供應商也就越來越多,為了給供應商劃線,補貼制度自然而然的被請了出來。
對於生產規模相對較大的供應商,補貼幾乎是他們的全部利潤來源,再重要不過了。
蘇城想明白此節,也只好無奈聳聳肩,道:“集團內應該是不缺現金的,對一般的部門和分公司來說,本財年的預算不會增加了,你把我的意思傳達下去。”
張超坐鎮家中,很清楚各部門的想法,不由撓頭道:“就怕大家都覺得自己的部門和公司不一般。”
“那就明說吧,除了大華投資、大華實驗室和大華燃氣公司以外,其他部門原則性不增加預算。所以,除了這三家公司的代表以外,讓其他公司的統統滾蛋。”
“明白!”張超笑呵呵的敬了個禮,算是對蘇城爆粗的配合。
一通電話打出去,張超搖搖手上的電話,道:“新的蜂窩技術行動電話,以後的行動電話就不會像大哥大那麼重了。”
“諾基亞的?”蘇城都沒有仔細看,便道:“我好像還買了諾基亞的股份,看來能賺不少。”
“買這種公司的股票,要花不少錢吧?”
“嗯,正好現金充沛。”蘇城知道張超想問什麼,也沒有說具體數字,笑笑道:“總之,再投資幾個諾基亞,我們的資金也夠。”
“那就好,不過,您前面說會給三家分公司增加預算,怎麼還包括大華燃氣公司?”在大華實業的公司體系裡,大華燃氣公司的存在感是比較弱的,它雖然獲得了數個沿海大城市,以及國內數個重要城市的燃氣管道合同,也已產生了大量的利潤。但在公司發展和盈利增漲方面,大家普遍認為大華燃氣公司的空間是最小的,張超有點想不明白蘇城增加預算的意義。
他甚至在心裡想:會不會是集中擴張?
畢竟,大華燃氣公司的主要客戶是各個城市的官員,平時要擴張,非得打通關節才行。不是光有錢就能做到的,除非是大華實業的整體方向發生變化,方有叫板的資格。
蘇城卻是很自然的道:“坊間的訊息,有好處也有不好處。既然躲不過了,那就見一些人,正好把大中城市的城市燃氣管道給敲定了。”
“對方不一定願意給啊。”張超小心翼翼的說。大華燃氣公司上一次有大發展,還是中央清償三角債的時候,大華燃氣公司由此獲得了一大筆的固定資產。
蘇城的目光投向窗外,笑道:“一紙合同罷了,有什麼不願意給的。咱們現在有錢,能投資的地方多了,成本自然就應該更便宜。”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