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四十四章 技術潛水

越過三十多米,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油然而生。

全身都不一樣了,龐大的海水壓力將兩人的身體密度緩緩改變,當到達某個臨界點時。

畢方感覺身體一沉,浮力不再能完全抵消重力,在重力的拖動下,兩人朝著深處緩緩墜去。

這是潛水訓練器完全無法帶來的觸感,神奇而美妙。

他們被緩緩推向海洋深處。

任何一個潛水員都需要牢記三種最重要的潛水定律,他們分別是:

波義耳定律。

道爾頓定律。

亨利定律。

很耳熟是嗎?

沒錯,這就是氣體三大定律。

絕大多數休閒潛水員使用空氣或者高氧空氣作為他們的主要呼吸氣體,這些水肺潛水氣體定律適用於所有呼吸氣體,在更多其他潛水領域,譬如畢方和曼迪此時的技術潛水,還可能會遇到三混氣或純氧。

水肺潛水的第一鐵律:永遠不要憋氣!

對應波義爾定律:對於理想氣體,溫度不變時,壓力和體積成反比。

把肺部想象成一個氣球,我們可以吸氣把它吹起來,或者吐氣把它內部空氣放空讓它縮小。

當我們下潛時,壓力上升,每次呼吸,肺部內部空氣就會被壓縮,但吸飽氣後肺部空間又會被填滿。

下潛越深,壓力就越高,需要更多的空氣來填滿它,所以空氣消耗也就增加。

在深處對潛水員肺部產生的壓力會導致他們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擴張肺部。

當有規律地呼吸時,“氣球”永遠不會膨脹太多。

之後的兩大定律同樣如此。

之所是深潛被稱為技術潛水,是因為裡面蘊含的技術手段太多了。

這是一場肺與氣的平衡之道。

巧合的是,畢方深諳於此。

這些深淵世界,好像和地球的其他地方完全割裂開了,它們在那裡已經靜靜等候了千百萬年,直到畢方的手電在那裡投下第一縷光。

四十米的地方被安裝上了一個抗壓紅外探測器。

這屬於軍用裝置,正常情況下根本不能帶出國,是畢方做出申請後才批准下來,透過紅外線,能更好的探測海豚的活動。

三十米以上,陽光還能勉強照耀到,三十米一下,就算是白天這裡也會是漆黑一片,因此再往下,畢方等人需要裝的不再是攝像頭,而是探測裝置。

這些裝置或許有一大半是無用功,卻一定要存在,就如同電影拍攝會有大量的廢棄鏡頭一般,不是每個裝置都能拍到恰到好處的鏡頭,但它卻一定要存在。

裝填完畢,畢方沒有冒然下潛,打出手電,對著曼迪做出一系列的閃光訊號。

等曼迪回答完,他同樣打出閃光,畢方做出回答。

確認兩人都沒問題後,畢方將氧氣瓶中的氣體調整一番後,繼續下潛。

人們通常把40米深度以內的潛水定義為休閒潛水。

為什麼選擇40米這個數字?

兩個原因。

一,在這個深度潛水,緊急情況下可以直接上升到水面,不用擔心嚴重的安全問題。

二,海平面時的空氣分壓為一巴,那麼在1.4巴的氧氣分壓下,氧氣的毒性會越來越大,氧氣中毒可能會影響潛水員的中樞神經,導致潛水員水下神經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