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四十四章 技術潛水

這會直接影響潛水員咬合調節器的能力。

同樣的,還有當氮氣的分壓在30米左右,超過3巴左右時,有些潛水員就會有麻醉的感覺,這種感覺隨著分壓升高而加重。

這便是亨利定律,其涉及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與周圍壓力的關係。

隨著潛水深度的增加,人體內的氮氣也會越積越多。

這些氮氣會讓人體進入一種類似於醉酒的狀態,俗稱“氮醉”。

在40米以下的深度,氮醉的效果會強烈到讓人失去判斷和反應能力,從而釀成安全事故。

甚至很多人都意識不到自己已經氮醉,他們的自我感覺十分清醒,甚至感覺很嗨,可卻連一加一等於二的基礎數學題都做不對。

剛才畢方和曼迪,就是在確認彼此的清醒,互相給對方出了一道兩位數的加減數學題。

正因如此,人們才把休閒潛水的深度極限定在了40米,超過40米的潛水就進入到了技術潛水和工業潛水的領域。

減壓病、氮醉這些麻煩都是由氮氣引起的,可是沒有氮氣又不行,因為直接吸純氧有毒。

宇航員在太空行走前可以呼吸幾個小時的純氧,就不會受到減壓病的影響,但這是因為宇航服內部的氣壓是要小於太空站內部,相當於一個減壓的環境。

純氧中毒是有條件的——當吸入的氧氣分壓超過0.3巴(30千帕)時,氧氣就會對細胞產生毒性。

太空宇航員可以乾的事情,在水下卻是不行的,人在水下高壓環境下吸入純氧會導致氧中毒。

人體就是如此脆弱。

甚至更加準確一點,在深度超過55米的水下,就算是呼吸空氣都會導致氧氣中毒,更不要說呼吸純氧。

此時畢方和曼迪身後的氧氣瓶,都有三種氣體,氦氣,氧氣,氮氣。

這就是所謂的三相氣,氦氣的加入,讓氧氣和氮氣的含量都下降了,光是如何配比含量,就足夠讓業餘人士頭痛。

不僅下潛如此,上浮更加麻煩,需要在不同的深度依次停留足夠的時間,來逐步排出身體內多餘的氮氣。

&ned gabr的人,在2014年創下——他潛到了332米深的地方。

gabr下潛到332米的地方只用了14分鐘,但上浮到水面用了14個小時。

即便畢方現在徒手潛水便能一次性進入七十米的領域,可這都是建立在不用長時間停留的基礎上,體內變化沒有太過劇烈。

停留的時間過長,他也需要遵守物理法則。

水下50米米。

畢方的身體進入第二個階段,肺部的毛細血管開始充血變硬,以保護胸腔不被水壓傷害。

壓力越來越大,普通人不做任何準備,瞬間進入這樣的壓力環境,必死無疑。

時間過去了很久,直至水下80米。

八十米,一個讓人感覺到窒息,但越掙扎越危險的數字。

在這裡,只能靠精神和心理的力量去克服,告訴自己,順應自然,也只有完全的放鬆,才能把傷害變成保護。

漆黑的世界裡,在離光與人類很遠的地方,在只有冰冷與孤獨的陪伴下,畢方像是變成一顆小小的水滴,在海洋中靜靜地漂浮著。

伴隨著最後一塊裝置被安裝完成,曼迪與畢方心中都鬆了一口氣。

計劃完成!

------題外話------

求月票,有沒有可能兩千。。。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