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一回 秘密販私鹽(上)

“你們兩個都這麼說,那俺也覺得可以。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這買賣可以做的。這材料本錢不會很多吧?”柴榮附和著說道,他還想到本錢的問題。

“既然大夥都贊成,咱們就一起再做這檔子買賣。天氣冷下去,擼到的魚也越來越少了,又起手新的買賣,也不必靠天吃飯。雖然賺頭不會很多,慢慢來也不錯,有點事情做,賺一點是一點。”盧嘉瑞說道。

“我想,去年我讀書嗓門啞了時喝的涼茶,有清音利咽敗火的功效,感覺也很神的。這次不如就一起如法炮製熬來賣,多一樣東西賣多一份錢收。”不等別人插話,盧嘉瑞接著說。

“那這樣,咱們是在街邊擺個攤呢還是找個小鋪子賣?”盧永義問道。

“找個鋪子做好了,又要熬製又要桌子板凳的,有鋪子也能遮風擋雨,馬上就要到冬天了,總不能叫人站在冷風雨雪中喝茶喝湯吧?”盧嘉恭說道。

“我倒覺得先不要租房子,咱們只是集市日開賣,租了房子等於日日都要付租金,划不來。而且這兩樣東西是不是好賣,要賣了才知道,不是咱們覺得好就好賣的。等到真正好賣了,再租個房子賣也不遲。一碗茶,一碗湯的,就在街邊喝也可以的嘛。”盧嘉瑞說道。

“俺覺得大哥說的有道理,先不要租房子。”柴榮附和道。

“那怎麼熬製呢?在哪裡熬?”盧永義問道。

“盧嘉理家就在集市旁邊,還是在盧嘉理家熬製好了。這兩味湯茶是我家祖傳秘方,材料配比有講究,那材料就由我來買好配好,在集市日前一日拿到盧嘉理家,他們家熬製,集市日抬到街上一邊慢火熬,一邊賣。”盧嘉瑞說道,看著大夥聽得認真,他又繼續又說道,“鐵鍋、碗、板凳、桌子雜物都買新的,收攤後放在盧嘉理家,燒的柴火也給算回錢。”

“誰來賣呢?總不能等到俺們放學才搬出來吧?又不是賣魚。”盧嘉恭疑問道。

“這個我也還沒想好,你們先說說看。”盧嘉瑞說道。

“要僱一個人來做這事就得出一份工錢啊!”柴榮說道,他對涉及本錢的事情總是想得很周到。

“是啊,不出工錢,誰來做呢?”盧嘉瑞說道。

“那這樣吧,讓俺奶奶來看攤賣好了,她會收錢的。”盧嘉理說道,“給不給工錢也沒關係,反正她有空。”

“這倒是好,可是要抬那些大鍋的湯茶,又要搬這些板凳桌子,你奶奶一個人怎麼能做得來?”盧永義說道。

“上午搬出來時俺父親母親幫忙搬,下午收回去時俺們就一起來搬,怎麼樣?”盧嘉理說道。

“這樣你父親母親都幫忙幹活了,怎麼好不給一點工錢呢?這樣吧,每天給你們三十文工錢連同柴火錢,賣得多的話再加,大夥看怎麼樣?”盧嘉瑞說道,想得也很周到。

大夥都同意了盧嘉瑞的提議。

然後就分頭準備,這次不是盧嘉瑞墊款了,大家每人先交了一百五十文共計收得七百五十文做本錢,然後大家一起買桌子板凳、茶碗湯勺、鐵鍋大瓢。

盧嘉瑞負責買藥材、老薑、糖酒並按分量配好,一切置辦好都送到盧嘉理家,前一日晚上就準備妥當,下一個集市日,湯茶攤就開出來了。

由於賣魚賺錢的甜頭,盧嘉理家裡人都很積極,一大早就張羅著將東西搬到街邊,佔據一個有利的位置,把湯茶攤鋪開。盧嘉理祖母雖然年近六旬,但耳聰目明,心情暢快,做起事來樂顛顛的。她高興的是,沒想到自己年近古稀才頭一回做買賣。

然而,湯茶攤的生意並不像預想的那麼好。下午學堂放學後,幾個小夥伴們到湯茶攤上去看,奶奶說來看的人多,喝的人少,總共薑糖水賣了二十多碗,涼茶賣了十多碗。

“頭一日能賣得這麼多也不錯了。別人都不知道這東西嘛!”盧嘉瑞說。

“是啊,萬事開頭難,慢慢會好起來的。”奶奶說道。

“但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會虧本的,那怎麼辦?”盧嘉理說道。

“好東西也要吆喝,讓別人都知道,然後才來嚐嚐。”盧嘉恭說道。

“盧嘉恭這話有道理,你們就吆喝一陣,大夥都要一樣的吆喝,聲勢才會壯大。薑糖水就這樣喊——‘薑糖水咧,鄉親們來嚐嚐薑糖水,祛風驅寒暖身,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咧,只賣三文錢一碗’;涼茶就這樣喊——‘涼茶咧,鄉親們來喝喝涼茶,清音利嗓敗火,只賣兩文錢一碗’。往後,咱們放學後都來吆喝一陣,讓趕集的人都知道這湯茶的功效,嘗試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我想,還要找根竹子或者木棍,上釘一塊木板,木板面寫上‘薑糖水,祛風驅寒暖身;涼茶,清音利嗓敗火’兩行字,就插在湯茶攤邊上,做招牌,讓路過的人都看見。柴榮,你家做木工的,這招牌的事就由你去弄好,我來寫字也行。”盧嘉瑞滔滔不絕的說了一通。

“行,我下次回家時保證將招牌弄來。”柴榮應道。

盧嘉瑞說完,盧嘉恭、柴榮、盧永義和盧嘉理幾個,就在攤子邊上吆喝起來。

“薑糖水咧,鄉親們來嚐嚐薑糖水,祛風驅寒暖身,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咧,只賣三文錢一碗!”盧嘉恭的嗓門依然是最大的,喊得最響,這賣湯茶也是他出的主意,自然也最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