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謀厚利盧嘉瑞算計誆官府 落空願太夫人抱憾辭塵世(中)
晌午過後,盧嘉瑞就先讓邱福備辦了兩擔禮物,無非是燒鵝、燒鴨、滷肉和兩壇從廣南酒樓買來的登州蜜制葡萄酒,以及一些糕餅、鮮果之類,拿著拜帖給知縣陶老爺家裡送了去。
向晚時分,盧嘉瑞帶著逢志去拜訪陶老爺。來到衙門後院後門,由逢志牽馬到街斜對面一個角落等著,盧嘉瑞自己進去。把門的門童早認得盧嘉瑞,且多次收得過盧嘉瑞的手禮及零碎錢,先前邱福送禮來時已經說過盧嘉瑞要來訪,所以他一開門見是盧嘉瑞,就放進去。當然,即便這樣,盧嘉瑞進門來也不忘給門童塞一把銅錢,樂得門童笑著連聲稱謝說“多謝老爺!”,然後就高興地領盧嘉瑞到老爺書房去。
陶老爺正在書房裡讀書,門童進去稟報後,盧嘉瑞進去。盧嘉瑞施禮畢,落座,上茶,略寒暄,然後就是話歸正題。
“陶老爺在聊城縣為官多年,為聊城縣百姓興利除弊,縣裡如今農桑順時,工商繁盛。陶老爺愛民如子,政通人和,官聲素著,我等黎民百姓也受惠不淺!”盧嘉瑞說道。
“哪裡的話!當官為百姓乃自然之理,本官唯恐做得不好,上負朝廷恩望,下負百姓期盼!”陶老爺謙辭說道,“本官在聊城縣任職多年,諸事也有聚源兄幫忙不少,使本官得以安心履職公事,心下其實也感惠不淺。下午時候,聚源兄遣人送來厚禮,本官未及申謝,如今又撥冗來訪,一定又有什麼見教吧?”
“老爺盡心公事,使得地方工商業繁榮,在下作為地方商賈,為老爺辦些許小事,也是應份,何敢言惠?今日來拜,倒是有一件正經事要稟報老爺!”盧嘉瑞說道,“在下近日多在城裡街上閒逛,發現聊城河兩邊市井繁華,但往來卻十分不便,就中間兩條大街安正大街和喜鵲大街有橋連線,南北兩頭要過河到對岸去,要繞很遠的路。在下以為不如在南邊的牛角街和北邊的金瓦街再修兩座橋連通,這樣行人車馬過河就方便很多了。”
“聚源兄說的倒是很有道理,本官往常打馬或坐轎到街上走過,也感覺到了這個不便。”陶老爺說道,“只是築造兩座橋要不少的花銷,縣裡銀錢並不寬裕,怕不夠支應。”
“修這兩座橋是要花費些銀子,但這是為地方百姓便利,有利於地方工商業繁榮,好處十分明顯,花點銀子,也是很值得的。”盧嘉瑞說道。
“只不知到底要花費多少銀子方能築造好兩座橋?”陶老爺有點動心,問道。
“老爺知道,在下名下有家瑞恭榮築造工坊,正是專門築造房舍,修橋鋪路的,就讓‘瑞恭榮’來做好了,不多掙衙門的銀子,就算在下為街坊鄉鄰做點好事,於大人而言,也是自家人方便放心些。在下已經讓人去踏勘過,也設計畫出圖紙來了,還做了一份預算。”盧嘉瑞說罷,從袖裡拿出圖紙和預算紙,恭敬地遞給陶老爺,又說道,“煩請陶老爺過目,看築橋是否可行!”
“嗯,看圖樣很不錯,壯觀好看!這橋面好像與往常的不同,分三條道的?”陶老爺看著圖紙,說道。
“這就是這橋與眾不同之處,中間鋪石板,且斜坡不高,方便推車走馬,兩邊臺階走人,各行其道,甚是便捷,不像現今的安正大橋和喜鵲橋,走馬不便,車子不好推過橋。”盧嘉瑞說道。
“哦,這樣極好!”陶老爺說道,又翻開預算紙看,“一座橋一千零二十兩,一座九百三十兩,兩座一共要花費一千九百五十兩!這可是一筆不少的花銷!”
“銀子是多花一點,但這橋卻築造得牢固壯觀,好看耐久,不但當世百姓受惠,數十年乃至百年後聊城百姓尚能受用陶老爺今日恩惠,真是功在一時,利在長遠。在下還草草想過這兩座石橋的名字,一座叫‘陶令橋’,一座叫‘賢官橋’,使後世都記得本縣曾有個賢令陶老爺,感惠陶老爺恩德。”盧嘉瑞說道,“如此,陶老爺在聊城縣便有了看得見的政績,明年考評時,也好拿出來說說,不然老爺就算官做得再好,也說不上個具體政績來。”
“花這麼大筆的銀子,本縣也是做不了主的,需上報州里衙門核准!州里核准了,會撥一部分銀子下來,也好減輕縣裡的負擔。”陶老爺說道,“這卻是個麻煩之事。要是州衙不核准,事做不成,反倒落下浪政虛政惡名。”
“陶老爺放心,向州里申報事,在下已考慮到,並準備了些用度,向州里知府等各關節通融,州里核准諒無大礙!”盧嘉瑞說道。
“嗯……嗯……,這也罷,既州里事考慮妥當,縣裡各處如何?本官也不好一言定奪,恐遭眾官非議。”陶老爺說道。
“這個也請陶老爺放心。”盧嘉瑞說道,“既是在縣裡辦事,少不得給衙門裡各位長吏謀些兒分潤。陶老爺您自然是大份,經辦的官員也會均沾一些兒好處。”
“這工程不同以往的小交易小買賣,金額甚是巨大,不知聚源兄如何考慮?”陶老爺盯著盧嘉瑞說道。
盧嘉瑞知道陶老爺想問的是什麼,他需要確定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方才決定是否賣力去推動落實此事。盧嘉瑞想了一想,舉手伸出三個指頭揚一揚,說道:
“只望陶老爺儘快落實呢!”
“嗯,好,既然聚源兄這麼有心意為民做事,本官就催辦落實去!”陶老爺滿意地微笑著,說道。
“那就這樣,在下告辭,往後諸事在下就讓瑞恭榮築造工坊的掌櫃柴榮來辦理!”盧嘉瑞說罷,作揖告辭出書房,門外等候的門童領著盧嘉瑞從後門出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