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二章 兵威

國朝盛時,披甲率一度達到八成,全軍鐵甲率五成的樣子,已經是自古以來最高的了。

中唐以後,北方藩鎮軍隊的平均披甲率維持在六成,皮甲、鐵甲的比例看各鎮自身經濟情況了,不一而足。

但無論哪個藩鎮,鐵甲都是高價值的物品,甚至就連朝廷也是。

數十年前,吐蕃入寇朔方,朝廷一次賜給鹽州的器械是一百五十口陌刀、一百副鐵甲。

討昭義劉稹,賜給河陽軍二千口陌刀、弓三千張、甲一千副。

朔方軍現在的披甲率是七成五左右,但其中鐵甲的比例比河東軍少了不少,全軍大概只有20%的人是鐵甲,河東軍至少30%,精銳點的估計更高。

河東名鎮,晉陽北都,底子確實厚。

不靠騎兵,還真玩不過人家了,靠!

當然邵大帥也很想得開。李克用是在吃老本,朔方軍則是慢慢積累上升,要看趨勢嘛。

歷次西征,擄掠了不少工匠,綏、夏、靈、蘭、渭五大都作院也建立起來了,以後工匠數量會越來越多,民間鐵匠業也在大發展,再過幾年,咱們再看?

“申將軍何罪之有?”邵樹德溫言道:“你回去便和義兄說,雲州赫連氏,素來忠勇,朝廷每有詔,皆出兵從徵,為何相攻?不如罷兵。河北驕藩逆鎮,目無綱紀,動輒作亂,實宜討之。河南宣武,兄之仇讎也,亦當討之。”

申信溫言大為驚訝:“靈武郡王願放某回河東?”

“為何不可?”邵樹德笑道:“吾與隴西郡王乃香火兄弟,有何化不開的仇怨?且回河東吧,不光你,還有諸將士,器械亦可帶回去。唔,時已近午,可吃餐飯再走。”

“靈武郡王如此仁義,庸將不知該說什麼好了。”申信臉有動容之色,道:“大王仁義寬厚之名,定遍傳河東。”

像個人質一樣被困在燕昌城,最後糧盡投降,本以為下場悽慘,結果竟然還有這等好事?將士們聽聞,定然也十分振奮,誰不想回去與家人團聚?投降後被髮配到很遠的地方,一輩子都回不了河東,如果不是實在沒有選擇,誰願意這樣?

“申將軍可知李匡威帶來了多少人馬?蔚州原本又有多少守軍?”邵樹德突然問道。

“蔚州本就控制在幽州手中,好幾年了,燕將劉仁恭手底下大概有四千多人。此番李匡威所將之援軍,應不下三萬眾,或許三萬五千亦有之。”申信痛快地說道。

邵樹德聞言大喜,立刻吩咐給萬勝軍士卒準備飯食,他則單獨宴請了申信,席間問了不少有關河東的事情,申信大體上還算配合,該說的都說了。

……

雲州西南的神堆柵附近,李克用登上高山,俯瞰北方的原野。

原野上,大群騎兵正在聚集。旗號看不清楚,但馬匹很多,訓練有素。

“讓康軍使過來。”看了一會後,李克用突然說道。

康君立一路小跑奔上山來,甫一見面便道:“大帥,怎還不走?後面全是邵賊的兵,這會不知道為何停下了,可誰知道什麼時候又大舉南下了呢?”

李克用身邊只有義兒、親騎兩軍,這是最後走的兩支部隊。他也算是膽子大的,居然敢留下來觀朔方軍兵勢。

“康軍使,就你與義——邵賊兵馬交鋒的感覺來看,他的騎軍強在哪裡?弱在哪裡?”李克用仔仔細細地看著幾乎到處都是朔方騎兵,問道。

“具裝甲騎很強。那麼粗的馬槊,很少見到了,讓我想到了南朝羊侃。”康君立不假思索地說道,看來鐵鷂子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羊侃祖上曾在劉裕手下效力,後來又在北魏為官。南梁時期,羊侃渡江投順梁武帝。

當時“少府奏新造兩刃槊成”,長二丈四尺(約5.88米),圍一尺三寸(圓周0.32米)。

梁武帝“因賜侃馬,令試之。”

於是羊侃騎上了駿馬紫騮,“執槊上馬,左右刺擊,特盡其妙”,其威勢甚至嚇得圍觀的人爬到樹上,還把樹壓斷了,故此槊又得名“折樹槊”。

康君立這麼說,當然不是指鐵鷂子個個都像羊侃那麼牲口,而是他們使用的馬槊太沉重了,威力也太大了,非得軍中精挑細選的壯勇之士不能持之。

“河東有無必要設立具裝甲騎?”李克用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