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036 從道謝開始的反擊(下)

換句話說,一個本科生髮nature,其實質已經不是在跟本科生競爭,而是在跟全世界同一方向不同領域深耕多年的科學家、教授、博士生們爭版面。

當然,也不排除真正有天賦的孩子,能自己研究,可能性極小,但並不是完全沒機會。

問題在於江大不是北大、清華。

國內最好的苗子在初、高中就被這兩家華夏的巨無霸高校初篩了一遍。

各種競賽生、高考各省前五、六十名這樣的優質生,基本都被兩家高校給收走了。

江大還要跟其他雙一流高校競爭剩下的生源。

具體到數院,大一報名的時候還有一次篩選,最優秀的進了弘毅學堂,相對於弘毅學堂不那麼優秀,但又超出一般考生的孩子還有基地班分流。

經過這麼多次篩選,已經很難再有漏網之魚。

偏偏寧為是個數院普通班的大四學生。

在加上這些年華夏科研界本就有股子歪風。

比如高知父母帶著一幫子博士、碩士研究出的成果,發SCI,強行署名給自家孩子。

這種事不是沒有先例。

最誇張的還出現過小學生髮SCI的鬧劇。

當然肯定不是nature這種級別,甚至不是榜刊。

但影響依然很壞。

所以自家學生髮nature,而且是最近被炒得很火的科研話題,單位還掛了江城大學的名字,當然是大好事。但事出詭異必有妖。

作為院長,孔明德當然要把事情全部搞清楚了,再決定這件事如何處理。

如果涉及到什麼醜聞,學院要撇清關係。

如果真是這個大四學生自己研究的……

怎麼可能?

……

孔明德翻開了寧為的檔案。

看的很仔細,花費了二十多分鐘。

從小學到高中,所有的老師評語都沒放過。

但是……

沒有任何收穫。

太乾淨了。

唯一的亮點大概就是初中三年都是學校的三好學生。

家庭背景也很簡單,父母是雙職工,都是工廠生產一線的工人,父親是鉗工,母親則負責車間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