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華夏農曆新年發生的一切帶給露西,羅恩的感觸大概是鬱悶並欣慰著
大概也沒人能想到這個曾經的哈佛女天才被全世界所知曉,竟然是因為她大膽的站出來抨擊了曾經的母校,以及跟母校情況差不多的許多學校。
對於可能帶來的反噬,露西,羅恩是有準備的。
正如她說的那樣,她可以錄製一系列的影片來跟全世界爭辯。
科學是比法律更講證據的
所以包括她錄製影片時用的資料,都經過詳實的考證。
但影片傳到平臺上後,亂殺式的傳播速度卻是她沒想到的。十分鐘瀏覽量破十萬,一小時破百萬....她沒來得及反應過來,等來了她的賬號被暫時封禁的通知,然而還沒等她氣到爆發,賬號又突然被解封,剛剛被封禁的影片又被放了出來,然後瀏覽量跟評論再次以爆炸的速度不停上漲著
這背後有怎樣的博弈,露西,羅恩並不知道,也懶得關心。但當留言、評論數量十分鐘破千,一小時破萬之後,她之前所考慮的一切都沒了作用。
大量無效資訊的湧入,已經沒可能去理性的說服,辯論。
這大概就是三月的“精準”推廣帶來的後遺症,可能有些反直覺,畢竟辯論不是人越多越好嗎?
會產生這種錯誤的選擇,大概還是對於認知層次沒有概念,人跟人之間的差距是真可能大過人跟狗之間的差距。
當評論區點贊量第一的是“這女人聲音真白..,不,是面板真好聽....”時,也意味著在這裡理性溝通的途徑大機率是被堵死了。
這不是露西,羅恩期待的結果。更氣人的是,討論她容貌的遠比討論學識的多。
鑑於某些人一向打擊她的惡趣味,露西。羅恩懷疑這是寧為故意的,難免氣惱。
但也有讓她暖心的。
比如寧社的突然爆發,為了她的名譽火力全開這件事,終究是擊中了這位外國友人的軟肋
果然,還是這些華夏的孩子們最可愛。
這也更讓露西,羅恩覺得自己一直以來的選擇沒有錯。仔細想想,從認識了寧為之後,她似乎一直被這個沒有一點紳士風度的男人利用著,但能換來這群愛戴她的學生,便也知足了。所以,鬧便鬧吧
糾結了整整一天後,最後露西,羅恩也只能如是想。
露西。羅恩放棄了繼續在網路上理論的想法,但畢竟是她親手點燃了一點小火苗,然後在三月的催化下,成了山火。效果也立竿見影的顯現了出來。
事實上矛盾本就存在,只是沒有一個契機完整的暴露出來。
比如許多高等學府學費昂貴的問題,本來問題並不算大。在西方幼兒快樂教育的認知下,絕大多數土生土長的普通人其實是沒有太多憂患意識的。換句話說,大概便是不夠卷。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的確是如此。
就好像華夏某位大文豪的經典話語,將史書翻開,會看到那字裡行間滿滿都書寫著吃人兩個字.
地球上最為強大的勢力,靠祖宗帶著濃厚血腥味的原始積累足以讓絕大多數人不需要奮鬥也能過上相對來說極為優渥的生活。但這是建立在消耗世界百分之五十的資源,來供奉這個世界不足六分之一人口的基礎上的。
但即便在這些國度繁華的都市裡還能看到許多流浪漢,足以證明當權者對於資源分配的隨意。
當然,起碼賦予了這些流浪漢有在街頭生存的權力。借用許多人的說法,這繁花似錦的世道,能活著便應該感恩了。但這個世界真的很怕對比
當那些擁有著抱負跟理想的莘莘學子得知在華夏讀燕北大學每年的學費不到一千美元的時候,許多常青藤高校的學子們還是破防了。
要說在前些年,露西。羅恩這番發言大概還不引發什麼波瀾。雖然燕北大學在華夏的確是一等一的學府,但如果拿到世界層面去看,尤其是在許多西方歐美國家看來,還是不太能打的。培養了多少諾貝爾、菲爾茲、沃爾夫....等等無數世界級獎項得主,構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學術壁壘,給所有人淺薄而又直觀的認識
但這幾年終究是不同了。
一個寧為,一個寧班,已經是網際網路上各類熱點話題的寵兒
即便對於西方媒體來說,寧為這個名字在某段時間甚至成為了一個禁忌的話題,但正如每次寧為自嘲時說的那樣,他終究還是太能得罪人了。
由燕北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發起的三月科學獎越辦越紅火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人工智慧數論技術的革新,三月人工智慧的橫空出世,寧班學生沒畢業就被全世界各大科技公司哄搶,寧社霸道而蠻橫的搶佔各種新聞頭條,寧為的學生研究出顯示器的終極形態,三維矽基異構晶片技術再到寧芯的問世
這些年林林總總髮生的許多事情終究是不可能被現代網際網路完全摒棄的,而這一樁樁一件件事都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寧為。提到這個名字時又繞不過燕北大學
畢竟,他頂著燕北大學數學院教授的名號,每一篇被引用的論文上,都留著他的工作單位。更別提曾經還有沃爾夫獎、三月獎都在燕北大學的百年禮堂裡舉辦。
這便是旗幟的力量了!
有了這面旗幟,更多的學生開始認識華夏,將目光投向這所燕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