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平常的人,大多都是因為某一個知識點,或者弄清楚了某一條理論,或者是搞懂了某一個知識迴圈,才有那麼一會兒這種時候,而且在這個時候,那是完全的全神貫注,可沒空去理會其他人的反應。
這叫沉入狀態,真把書給讀入迷了的狀態。
知識閔宏剛剛一講陸成如果可以悟透這句話的話,那陸成就能夠打破現有的桎梏。
然後陸成就陷入一種類似於頓悟的狀態,閔宏和林輝能有多無語?
林輝看了看閔宏,輕聲說:“閔教授,小陸好像在想點什麼,你給他領一下,稍微整理一下思路吧!”
在這種狀態下,若是能夠被人牽引一下方向,那樣一來得到的收穫,將會是巨大的。
其實不用林輝提醒啊,陸成也是閔宏的學生,閔宏當然樂意陸成可以多學點。所以只是在講完了上面一句話後,稍微頓了不到十秒鐘,便又繼續說道。
“我平時喜歡給你們講的,要把書讀透,那麼什麼才叫把書讀透了?我就給你舉這麼一個例子吧。”
“骨折,知道吧。骨折就是我們骨科,甚至是所有的醫學生在接觸骨科的時候,最基礎的一門入門的學科。那麼,為什麼要把它放到入門這一級別呢?”
“因為,一門骨折,便是半部骨科!”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骨折。”
“我們來理順一下思路。骨折,在我們教材上,在整個世界上對它下的一個定義就是: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的中斷。”
“這很簡單吧!但是,一個定義如果只是讀到這裡,還不夠,這還不叫把書讀透。”
“繼續體會,第一層: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中斷了,那就是受到了外傷的情況下,我們平時講得,骨頭斷了,骨折了,腿斷了,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啊,這層意思就是老百姓都知道,你作為有一個專業的骨科醫生,你好意思講只會這個嗎?當然不是。”
“繼續深入體會,那麼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中斷,除了那種我們能夠看到的骨折之外,還有什麼性質的呢?”
“這就是第二層,撕脫性骨折!撕脫性骨折,它會出現活動障礙嗎?不一定,它可能不影響你的活動,但是,它會讓你產生劇烈的疼痛。撕脫,就是有骨折的碎片,從完整的骨端撕脫下來,從而影響了原來骨組織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但是,它可能並不影響骨的應力結構。”
“為什麼,因為這種病人可能是跑著來看你的。”
“這就夠了嗎?這是個醫生,稍微接觸點骨科的醫師,都能夠知道的知識結構,這對於一個骨科醫生來講,還是不夠。”
“我們還要進到第三層。應力性骨折!”
“什麼是應力性骨折,就是長期的慢性的力量持續刺激下,可能導致骨組織中骨細胞的重新排列或是慢性損傷的積累導致了骨裂,在這樣的情況下,它未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也未必會影響到你的活動。但是,從定義上來講,整骨的連續性與完整性仍然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它還是叫骨折。”
“這樣的病人,你都沒辦法發現它的骨折存在,病人自己可能最開始都沒有任何的症狀和表現,甚至我們每個人每個時刻都在發生!只是還沒有累積到要來看醫生的地步!”
“這就夠了嗎?還不行。”
“我們繼續深入。第四層!當我們的膝蓋,或者其他的關節部位,受到了打擊之後,或許出現了骨折,或許沒有出現。而且我們當時不怎麼痛,或者痛了幾天時間,疼痛的症狀就完全緩解了,而且活動也恢復了。如果按照傳統的骨折理論來講,這絕對不是骨折。”
“但是,如果我們死死地抓住了定義的話,當我們出現了創傷之後,會讓關節部位的軟骨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或者損害,但並不造成我們運動的損傷,只是在後續的運動過程中,軟骨出現的區域性損傷,會再次刺激我們的關節面,導致骨組織的重新排列,導致軟骨與骨平面的磨損。”
“在時間更長程度下,我們的骨組織重新排列之後,會導致軟骨破壞和骨關節的變窄,股關節面的變形。”
“這是什麼,這就是骨性關節炎。從本質上來講,骨的完整性仍然遭受到了破壞,因為它的骨細胞已經重新排列了,不再是原本正常的骨組織分佈,應力結構也不屬於之前的那種正常應力線了。”
“你看到的病人都是中老年人,老年人為什麼容易得關節炎?因為他們活得久,用的多,用俗話來講就是他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他們發生的微骨折的次數,可能比你活的時間還要長!”
“創傷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其實就是應力性微骨折的累積。這是不是骨折?是!”
“但,這還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