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成這會兒還在沉思關於自己的未來安排。
長期安排其實早就已經為他鋪好了,但是一些細節性的問題,陸成還得自己慢慢去填補。
博士畢業的問題是大問題,只是用什麼去畢業,這是陸成自己想要好好思考的問題。而且,這一切林輝在離開之前,也給他鋪好了路。
骨科畢業有免縫合打結,有運動醫學裡面的盲操。血管外科有取栓術。而且還是急診過程中的取栓術,光這一篇論文產出來,拿到急診和血管外科的博士學位是足足的了。
只是,這些東西,他只是提出來了理念,在後面的後續研究操作過程中,陸成沒有參與太多,對研究的思路和完整的設計參與度不夠。
林輝早就對陸成講過,研究生階段,不管是博士研究生還是碩士研究生,最重要的就是參與到團隊裡面來,以團隊一員的身份,去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這才是研究生。
而不是發表一些水刊,寫了多少文章出來的人,才叫研究生。懂得怎麼去做研究,掌握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並且親身參與並經歷了的,才能算是真正的研究生。
雖然林輝這麼講,但還是在離開前就給陸成鋪好了畢業的路。
不過,陸成並沒有把林輝的話就當作聽一聽,他現在的技能面板上是:
“頂級技能:骨折復位術、骨折開放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術、神經縫合術、肘關節損傷治療經驗(運動醫學、創傷、關節方向)、人體四肢解剖技巧、清創縫合術、美容縫合術、抗生素使用經驗。肩關節損傷治療方向(關節、創傷等方向)、踝關節、腕關節、髖關節損傷治療經驗(運動醫學、創傷、關節方向)、血管內取栓術。”
“專家級技能:肩關節損傷治療經驗(運動醫學方向),膝關節損傷治療經驗(創傷、關節方向)、肌腱損傷治療經驗、骨折術後感染治療經驗。”
“登峰級技能:膝關節損傷治療經驗(運動醫學方向)。”
這麼多技能,代表著紮實的基礎和豐富的知識儲備,他完全可以在這些技能上進行再度理解和解讀,然後去創造獨屬於自己的東西。
更何況,他還有獨屬於自己的引領級技能:精準、個體化康復:四肢骨關節功能康復、肌力康復、神經恢復(引領:立說)。(註解:引領級階段分為:立說、著書、公認,當前康復技能為立說層次。)
這是陸成自己走過的路,在戰鬥場景技能裡面足足研究了三十年,積累了難以想象的海量資料得出來的學說。
只是暫時不管是陸成擁有的資源,還是他的名氣,甚至他的底蘊,都無法支撐他把這樣的學說放出來。
大家都知道他的實力是很強,但是也只是頗為熟悉的人知道。臨床醫生和科研領域,又是兩個獨立的領域。很多專業很拔尖的教授或者專家,未必就在科研領域裡有多麼高的地位,他們的臨床是很厲害,但是科研又是另外一回事。
科研也要有自己的科研基礎,不是你隨便研究出了點新東西,就以為可以吊打一切的,提出一種新的理論,必須要按部就班地去做出來前期研究工作,然後一步步地去完善才行。
這是一個長期過程,必須要有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慢慢經營,才能夠真正地讓人逐漸信服。
如果不能讓人信服,你的東西再好,也就只是能夠影響和受益到你接觸到的那麼些人而已。
臨床醫學之所以發展很快,並不在於它是新式的,目前標杆為‘西方醫學’才發展這麼快的,而是在於其開放性。任何一種手術方式、手術的發展程序、藥物、新器械及材料等發展的過程,你都能夠查得到。
除了有專利的壁障,基本上沒有認知的壁障。不會有藏拙這種說法……
謝建很快就回來了,撓頭對陸成說:“陸哥,康新勇說想見見你。我給他回的是你不一定有空。”
謝建還是主動為陸成推脫了的,畢竟不可能每個病人想要見上級醫師,上級醫師都能有空去見。
“康新勇?”陸成正在想事情,所以沒仔細去思考康新勇是誰,但是在他認識的人裡面,的確沒這麼一號人。
謝建馬上說:“就是12床的病人,今天下午我們在急診科接診的那個髖關節脫位,在手術室做了復位的病人吶。您有空嗎?沒空我就回他。”
“奧。是他啊,沒事,我去見見他。”陸成笑了笑,就站起來說。然後摸了摸髮油的頭髮,心裡想著,好像得找個時間去洗澡了。
從昨天上總住院到現在,已經快四十個小時沒有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