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最大的一個區別就在於,我們骨科今年只有四個博士生導師的名額。本來有六個,但是閔宏教授、林輝都辭職了,現在就只剩下四個了。”
“一個我,一個骨二的劉俊,另一個就是骨一科的周玄青教授!最後一個在李東山教授那裡。”
“其他的,連帶著王世冬教授,黃遊教授、胡教授,都是沒有達到連任博導的資格,就是因為課題的限制。”
“課題怎麼來,除了要有人會去申請,前期課題的研究,是很重要的,要良好的應用起前期研究,來做上一個課題的下游課題,並且能夠評上面上,這才是發展之道。”
“但是,這是對我們這些老人而言的,青年一輩,除了劉俊,就像是朱歷宏,常威隆這一批人,雖然在專業上發展的很好,但是,在科研上的發展還是稍微有些不足的。”
“這些,我覺得也應該你們這些年輕人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去爭取一下的。只要你們的能力夠,履歷夠,我們醫院也能夠出現不超過三十歲的博士生導師,因為我們醫院是湘雅二醫院,因為我們學校是湘南大學。”
“在這個學校,這個學院裡,沒有什麼特殊的破格是不能破的,只要你有能夠讓別人承認你能夠破格的實力,你就能夠被破格。”
“陸成,你就是良好的例子。”
“但是,畢業,工作,才只是我們人生中,最起步的開始而已,絕對不是終點和結束。”
曲宏盛侃侃而談,給陸成和方泥馨等人不斷地分析著當前各個科室的發展狀況。
陸成頓時覺得曲宏盛說的真的是好有道理,因為一直以來,不管是閔宏也好,李東山也好,還是林輝也好,都只是透過分析目前骨科內部的一些結構,骨科自己的一些問題,來把控骨科發展的前景,到底是該細化還是粗略化?
或者是齊頭並進。
但是,好像閔宏等人都沒有站在現在曲宏盛教授所思考的方向,去思考過這麼一個問題。
骨科的發展,除了本身所需要發展的步履之外,還需要考慮到整個醫院的結構性調整,該怎麼在醫院內部,去爭取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到底該怎麼爭取呢?
接下來曲宏盛又說了一些更加實際上的,更加通俗的話。
第一,去搶錢,醫院內部有很大一筆供給不同科室科學研究的啟動資金和後續資金,陸成自己有這樣的資金。但是方泥馨她們還沒有,這個要去爭取。
第二,去搶位置。學院、醫院的領導層,能上就上,能找到機會去就去,人各有志,並不是說只有好好地當一個骨科醫生,就是對病人和科室負責。曲宏盛雖然離開了骨科多年,但是骨科這些年來的一些發展大趨勢和手續,如果沒有曲宏盛在行政方面頂起來的話。
閔宏想要一下子新開闢兩個科室??
你在想屁吃呢?其他科室就不需要發展了,不需要病房呢?憑什麼全給你一個半吊子骨科?去給那些王牌科室,不香嗎?
第三,去搶課題。每年的面上基金中的就那麼幾個,但是能夠留給附二骨科的,每年都不多,必須要多爭取名額來,多多益善。
爭到了面上基金之後,可以讓你得到臉熟,多多益善,越多就會越來越多!
第四,內部結構最佳化。
曲宏盛對此的解釋是,我們科室,目前所有科室的帶組、亞專科的分科,雖然是現在這個樣子,但他未必就是科學的。曲宏盛覺得,需要對科室內部的一些亞專科,再一次地進行微調,找出最恰當,最合適的人員配製和團隊。
把最合適的人的,放到最合適的位置,去發展於他而言,最合適,最有效的專業方向。
打造多股、多中心、多方向發展的骨科,才是曲宏盛心目中的骨科。
曲宏盛的臉很黑,很瘦,個子也不高,但是說話卻格外擲地有聲:“我們骨科的實驗室,少了,實驗中心,少了!”
“我覺得,我們骨科,除了要分成六個科室之外,三個實驗中心之外,還至少需要有這麼幾個東西。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專科……”
7017k